第139章 阮成峰与淑宁公主【一】(2 / 3)
是谁,待成亲那日,我必去慈宁宫同太后娘娘请旨,让你能出宫观礼喝我一杯喜酒!”
朱萱微微一愣,眸底涌上些感动,可想起十八岁的芳诞近在咫尺,又听闻藩国的世子不日便将入京迎娶,她脸上的神色就悲戚了起来,
“我也想喝上这杯喜酒……
可怕就怕,是你率先给我送行。”
若是去了藩国,天高水远,此生若是想要再见上一面,便是难于登天了,裴冰月闻言大恸,只眸光晶莹着安抚着“不会的”。
可嘴上虽这么说,但心里清楚,这纸婚约是绝无转圜余地的。
这门婚事,是当年晏朝四处围困之际,因一时兵将调遣不过来,而向藩国请求援助而定下的盟约,是当时还未薨逝的先帝亲口许下,乃是国约。
这纸婚约原本早就应该履行,可一是那时晏朝没有适龄的嫡公主可以出嫁,而是藩王国君世子尚且年幼,便约定好待公主十七岁时,再和亲迎娶。
掐指一算,离朱萱年满十七,只有约莫一年左右了。
在晏朝的日子多待一天,便少一天了。
。
或是因为方才的这场对话,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朱萱,难得对今年的科举考试多上了几分心,出乎她意料的是,阮成峰不仅在会试上表现出众,中了会元。
更是在不久后的殿试上,蟾宫折桂,一举高中状元!
状元不稀奇,毕竟每次科考都有。
可十八岁的状元,在历朝历代中,都是极其少有之事!再加上之前裴冰月同她提及,这位状元俊逸非凡,温润临风……所以朱萱难免对他生了几分好奇,想要一窥真容。
可淑宁公主这个头衔说着好听,真实处境却有些不尴不尬,如今整个宫中都由太后娘娘做主,那是个恩威并施,生了七窍玲珑心之人。
太后或是看在朱萱母女势弱又乖巧,并未为难过她们,所以朱萱也从来都是小心侍奉在身侧,不敢行差踏错半步,更不可能主动去接触外男。
可机缘巧合之下,到底还是在慈宁宫外偶遇了…
那日她如往常般去给太后娘娘请安,顺便再将亲手做好的糕点给幼帝朱承稷送去,做完这一切后,跨出殿门,绕过九转盘龙影壁,眸光远眺而去,一眼就瞧见有个面生的翰林,正侯在慈宁宫的宫门外。
这位翰林的身形格外欣长,肩膀宽阔的同时,官带勒得腰身窄阔,分明是同样的官服,穿在他身上却格外引人注目,尤其俊逸出尘。
再走进些看,生得确实英俊,有临风温润之姿。
几乎是望见他的瞬间,朱萱便知,这翰林必是那位近期在京中炙手可热的状元郎。
“想必这便是那位年仅十八,就连中三元的状元郎了吧?”
阮成峰好似没想到她会搭话,瞬间有些慌乱,如竹般的身姿微倾,拱手禀了句,
“是。
微臣不过是沾了几分考运,不值当公主玉嘴一提。”
看得出来,这是个和善知礼之人。
可惜裴冰月早早在母亲的安排下,与族中同样金榜题名了的贡生订了亲,否则眼前这位,或许有缘就成了她的族亲。
朱萱嘴角微微上扬,不免将眸光在他身上多点了点,在扭身入宫巷转角处是,好似心有所感,扭头回望……
哪知那位俊朗的状元郎,也正巧抬头朝她看来。
这瞬间仿佛春风渐缓,万物骤停,
她心跳如鼓,面颊绯红,眼睫轻颤着挪开了眼,努力保持着仪态,快步回了景瑜宫。
当夜。
朱萱在榻上翻来覆去,有些睡不着觉。
她原已对要去和亲之事已经认命了,可今日莫名心中涌上来些不甘,为何她偏偏生在皇家呢?若是只生在寻常的世家贵族,她是不是也能如裴冰月般,自己择选夫婿?而不是要去天高路远的贫瘠藩国,嫁给个素未蒙面的藩国世子?
也罢。
万般都是命。
半点不由人。
*
自从那日之后。
阮成峰每次在前往慈宁宫时,不知为何,眸光不由自主,就会往冗长的宫廊尽头探上一探,可这俨然成了习惯。
不过令他失望的事,自从那日一见之后,便再也没有偶遇过那位端庄娴静的淑宁公主,从内心深处讲,他并未期盼着能与她发生些什么交集,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