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真相(防稻章节,请勿订阅)(4 / 5)
车厢一稳,外头传来了马夫的声音:
“公子,您说的地方到了。”
徐云招呼着开了眼界的小三儿下车,客气的朝马夫拱了拱手。
随后看向了面前的建筑。
这是一间占地面积相当大的府邸,院墙高深,装饰豪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门前的狮子没有卷鬃。
徐云看着门脸思索片刻,递给小三儿一些铜钱,说道:
“三哥儿,你去附近随便买点吃食,和这位车夫兄弟在外头等我,莫要跑的太远。”
交代完这些。
他动身走到大门处,敲了敲门:
“有人在吗?”
片刻过后。
大门的一处挡板被人拉开,内中传来了一道有些年轻的声音:
“谁啊?”
徐云将拜帖从中递了过去,说道:
“这位小哥,烦劳通禀一声,太子少师、赵郡公府上门人,有事想要拜见此宅主人。”
“赵郡公?”这也和老苏缠着他上课,以及王越的病情有一定关系。
眼下得知徐云要出门,老苏很快便回过了神,爽利的一点头:
“小王,你现已入门客名册,想要外出和门房说一声便是,不需特意找老夫通禀。”
随后他忽然想到了什么,补充道:
“...莫不是有需要金银之处,你身上的资项不够?”
徐云飞快的摇了摇头,说道:
“与金钱无关,乃是小人想要借用老爷的拜帖,去京中拜访一人。”
拜帖,这是古代权贵之间交际时不可缺少的工具。
拜帖起源于汉代,当时是用削平的木条上呈写姓名、里居等。
因而又称为“名刺”。
造纸术发明以后,拜帖材料渐渐为纸质所取代。
拜帖的形式要求很高,一般是爵位+职位+籍贯+姓名+字+敬语+拜。
比如‘知名扑街长约作家胡建仁钓鱼佬敬拜读者老爷’等等。
另外就是拜帖上一般都要盖上印章,算是一种非常正式且有用的拜访工具。
当然了。
眼下老苏已经卸任,拜帖的性质没有当官时那么重要,倒也不用随自己亲至。
比如先前在前往小李家取书的时候,谢老都管便给了永柱一封拜帖。
因此面对徐云的请求,老苏沉默片刻,也没直接拒绝,而是问道:
“拜帖?你要寻访哪位贵人?”
徐云摇了摇头,凑上前低声说了个人名:
“并非当朝权贵,乃是......”
“什么,拜访他?”
老苏闻言一愣,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诧异道:
“此人可不简单,老夫在堂之时也鲜少与此类人物往来,如今老夫致仕......”
“小人昨夜忽然想起一则手札,内中记录了一种名叫哈雷彗星的流星,以及几种少见的星图.....”
“元年,老夫的拜帖在何处?速速寻来!”
.......
半个时辰后。
徐云喊上张三,从正门离开了苏府。
徐云作为老苏的门客之一,出行的时候其实是可以享受到马车福利的。
奈何先前提及过。
老苏的府上只有一辆马车,今天被老苏的儿子小苏六号给拿去用了。
因此徐云只能选择多走几步路,前去车马行租一辆马车赶路,类似后世的打出租。
当然了。
车费还是由老苏报销的。
小三儿作为第三等的“代”仆,出门的机会虽然不少,但这辈子顶天也就坐过拉粮草的马车。
因此骤然听闻有真正的马车可坐,整个人立马兴奋了不少:
“王哥儿,咱们这次要去哪儿啊?”
徐云朝他递过了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说道:
“这个地方,你去过吗?”
张三接过纸条瞅了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王哥儿,俺不识字儿.....”
徐云恍然的一拍额头,拿回纸条,念道:
“蛹路街吴起庙旁河王巷......”
“噢噢,吴起庙啊,那儿俺知道。”
听到这个名字,小三儿顿时一拍手:
“还是得进朱雀门,不过咱们上次是朝东,这次得朝西顺着汴河走,差不多接近郑门那地界儿。
王哥儿,这次咱们要去的是哪个大商人家吧?”
徐云笑着看了他一眼,一边走一边问道:
“何出此言?”
小三儿朝某个方位指了指,如今汴京城内基本上见不到二层以上的建筑,因此远处有栋五层建筑相当显眼:
“矾楼就在那儿呀,而且再过个西角楼大街,边上就是御史台和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