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海禁 朱元璋:朱好的,请叫我“背锅皇帝……(4 / 8)

加入书签

元璋的一切计划被无情打乱——太子早逝,皇孙年幼,于是朱标的武人集团班底,只能全部被屠戮干净,好为皇太孙铺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概朱元璋也不曾想到,如果蓝玉不死,以蓝玉统领朝廷优势军力而言,在后期皇太孙朱允炆上位后,朱棣想要以燕地一藩之镇起兵,其实胜算是有些渺茫的。】

【所以只能说,一切缘由皆有因果。】

朱元璋不由得嘶了一声,搓了搓脑门。

这可真是......

啧,纠结啊。

然后思考再三,不禁看向朱标——

“若这蓝玉不死......”

朱标会意,立即正色道:“爹您放心,孩儿自会约束好舅父。”

“还有那些蓝家人。”

朱元璋嗯了一声,拍了拍朱标的后背:“咱多想想天幕之前说的百姓。”

“这是自然的,爹。”

当下,两人之所以还想要多加宽恕蓝玉,不用过于言说,恐怕尽是想起了他们早夭的,真正的长子嫡孙——朱雄英。

他们那不到八岁就过早夭折的孙子/儿子哎......

但是现在才十岁不到的朱允炆......两人心中又是齐齐叹气,“仁弱”啊。

朱标在心底摇了摇头,这皇太孙之位,恐怕与他这个儿子无缘了,更何况他之妻常氏还留下了次子允熥......只是他妻子常氏在生下允熥的当月便逝世,现在允熥......或许可接到他身边,又或是娘的身边亲自来抚养?

如此思量着,冷不防旁边靠过来一个人影——

朱棣哼哼着往朱标这里靠,不过倒是没说什么。

毕竟比起旁的,还是大哥活着最重要!

兄弟连心,朱标了然,暂时先抛却这些烦恼,笑着拍了拍朱棣后背。

【火烧庆功楼事件是民间传说故事,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

【明初四大案,除了蓝玉案,胡惟庸案,还有“空印案”和“郭恒案”,这两案也先暂且放到在一边。】

【因为这其中关于朱元璋为维护统治所做的事情,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宰相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这两案也可称“胡蓝之狱”。】

【为什么这两案会并称去说?】

【因为据《逆臣录》中的招供记录,许多人既参与了胡党的谋反,又参加了蓝玉党的谋逆活动。】

【如前军都督杨春,他在早些年“因见胡丞相有权,就投门下,来往商量谋事”,后来胡党案发,他侥幸躲过,又积极参与到蓝玉的谋反活动之中,再如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等,均参与了两次谋逆活动。】

【由此可见,胡、蓝两案实属关系密切。】

至今还活着,被点到名字的众人:“......”

朱元璋则呵呵了一声,心道,天幕说说其实也挺好的。

呵呵,真挺好的。

【好的,再说回宰相胡惟庸。】

【对于宰相这个职位,其地位可以说是仅次于皇帝,位高权重,一言不合就可以把皇帝说到怀疑人生。】

【比如历史上优秀的宰相都会努力约束皇帝,不让他太放纵自己。】

【而要是如我们唐太宗李世民这样时常自省己身的皇帝,那就更有除了宰相外,也同样一言不合就把皇帝说到怀疑人生的大臣,对,说的就是魏征,可是遇到明主了吧,要不这口才真就无处发挥了。】

唐朝李世民时期。

魏征立即失笑着朝李世民拱了拱手。

李世民同样如此,不禁无奈摇头失笑。

但挥挥手,让魏征不要给他这样“感谢”,总让他有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

【胡惟庸也是个当宰相的,但是吧,胡惟庸这人优不优秀不好说,他脑子倒是挺“秀”的——】

【上面可是有皇帝在,结果胡惟庸竟还敢在朝廷里作威作福,栽培势力,结党营私。】

【——胡惟庸总共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

【比如对刘基刘伯温,其被解雇革去岁禄,告老还乡后,也依旧深受胡惟庸嫉恨——】

【就因为刘伯温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

【于是后来刘伯温生病,胡惟庸虽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伯温在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了。】

【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胡惟庸案的主要症结在于——其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胡惟庸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种行为,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以及皇权恐怕旁落的危机。】

汉朝未央宫。

刘彻啧了一声,就这等宰相,实属宰了都不为过。

【于是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