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海禁 朱元璋:朱好的,请叫我“背锅皇帝……(7 / 8)
贸易被视为非法行经,于是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并出现了一些大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如最大的,汪直的武装走私集团。】
【虽然在嘉靖三十六年,即公元1557年,当时的浙江巡抚胡宗宪成功诱降了汪直,并在两年后将其正法,但这场倭乱并没有因为汪直的死而终结——】
【因为明朝采用诱杀的方式,企图扑灭来自海上威胁的做法,无疑失去了走私商人对明朝的信任,于是导致东南海患愈加严重,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即公元1566年,在戚继光等将领的努力下,这场海患才最终得以扑灭。】
“从嘉靖三十六年,到嘉靖四十五年......”
朱元璋张了张嘴:“这......近乎十年啊。”
而如此倭乱的发生还不是最初!
海禁政策......竟是影响如此之大吗?!
【其实若真算起来,这次的海患前后一共持续了十五年,波及了整个大明海疆,沿海地区的经济也由此遭到严重破坏。】
朱元璋:“......”
不止是想叹气,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样沉重的损失,使得明朝开始反思海禁政策是否有必要继续施行。】
【于是这之后,朝堂之上开始掀起了一场关于是否开放海禁的争论,也就是所谓的“筹海之争”。】
【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对的。
只是虽然反对开禁的声音一直都存在,但是随着明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禁显然已经迫在眉睫。】
【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福建巡抚谭纶以回籍守制,上陈善后六事,遂指出——】
【“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禁之而私通如故不若官明通之,而制之以法,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宜稍宽其法。”】
【因此他请求朝廷允许有限度的开放海禁,这个主张在当时得到了明朝大部分官员的认可。】
李世民不禁点头,倒是不错,堵不如疏。
【其后,一直到隆庆年间,明朝政府再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
【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明朝也由此出现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明朝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并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不过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均不得前往日本,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
秦王宫。
嬴政也是不由得点头,后面对日本贸易的“禁止”规定非常之不错。
就合该如此!
【也由此,对于倭患这一困扰明朝多年的顽症,自隆庆开关之后,因为解决了倭寇出现的这一经济根源问题,于是东南沿海从此“倭渐不为患”。】
【当然——其实隆庆初年的开关政策并不彻底,不过虽仍有诸多管理和限制,开放的月港也只是一处小港口......而且明朝依然通过发放许可证的方式对海外贸易进行控制。】
【如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出海贸易规定——
对出海商人的船只到货物,从时间到路程都有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官兵严加盘查,同时为了能更好的监督出海商人,不仅对商人们实行连坐制度,甚至规定了举报者的赏格,以及诬告者不受惩罚等。】
【但是民间被压抑了两百年的商业活力,终于能够被释放出来。】
【而且失去经济诉求的走私贸易也随之开始根绝,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
【于是除倭患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之外,与此同时——史载隆庆初年,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所以显而易见,开关成效的确非常之明显。】
【不过总的来说,“隆庆开关”虽然为明朝带来了很多方面的益处,但这次开关对于明朝而言,其实更多是一次带有实验性质的尝试而已,如果缺乏持续的政策支持与产业提升,势必无法继续下去。】
【而且明朝在开关条件,以及规模上的诸多限制等,最终没能让这项良政得以推广到全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其说到底,还是可惜的。”
朱元璋摇了摇头,深深叹了口气。
他哪里能想到,实行海禁政策,竟影响如此“深远”。
所以这偌大的一个国家,是由此慢慢落后于西方的吗?
【不得不说,明朝海禁政策的确是个历史教训,固步自封,拒绝与世界文化交流,终究是错误的决定。】
【于国本身,以及潜移默化出现的负面影响,都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单对明朝国内而言,都可见海禁政策对于明朝发展的限制和沉重严峻的影响,更何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