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沉迷其中(1 / 2)

加入书签

在巍峨的楚国宫廷中,在早朝的明德殿内,寂静无声,唯有几双眼睛不断交换信息,却没人知道为何皇帝还没出现。九位内阁大臣站得笔直,等待皇帝的到来。可时间已经过了,皇帝却还没出现上朝,不知是出了什么变故。超过半个时辰,皇帝才姗姗来迟,但大臣们都看出他没休息好,两个眼睛都是黑的。皇帝也没想到自己竟然错过了早朝,自从登基以来,十五年内,他是兢兢业业,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每天都会和大臣进行早朝,商谈国家大事,没想到今天却迟到了。大臣们不知何故,宰相田京关切地问道:“陛下可是贵体有恙?”皇帝看着几位大臣,显然他们都很担心自己的身体。如果自己驾崩,对他们而言可不是好事,虽然皇帝和大臣也不是什么忠贞不二的密友,但整体而言他们的合作和交易规则已经稳定,双方并不想换博弈的对手。“无妨,只是昨晚没休息好。”大家心想好像前段时间确实是招了一批美人进宫,难道是皇帝找到了心头所好,所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没想到一向刻苦的皇帝也有把持不住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位美人到底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竟然能让皇帝失态。皇帝不会想到大臣们的心思,如果知道肯定会大呼冤枉,他并不是因为美人失眠,而是为了一群男人失眠,他想知道曹操献刀之后是否安全,想知道桃园三兄弟未来在何方,也想知道这天河王朝最终的命运如何。《三国演义》是开卷忘时,根本停不下来,简直就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充满了不可知。这就是地球人看三国,和异世界人看三国的不同。地球人看三国,多多少少都被真实历史剧透了,但异世界人不知道结局,所以是充满了惊喜。“诸位爱卿,有事上奏无事退朝。”皇帝强撑精神,等会儿肯定得吃一颗养神丸,好好补充元气,然后继续看书。“陛下,二月的农耕即将开始,各地的种子、农具批文已经安排妥当。介于去年的干旱,对于干旱地区得进行种子、农具费用的免除,还请陛下批准。”皇帝点头说道:“折子已经看过,批文已经送下去了。”正经事可不能耽误,这些不用大臣催促,他自己就已经干完了。“启奏陛下,春耕在即,礼部的祭祀已经安排妥当,还请陛下确定日子祭祀上天。”事情很多,主要就是春耕的事情,有实事,也有形式。里子和脸面都得维护,皇帝也是非常忙,一大早就开始为了江山社稷批准这、批准那。楚国的国土很大,事情很多,皇帝一个人肯定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所以需要整个内阁一起帮忙。皇帝更像一个印章,只要签字盖章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别人都会完成。早朝很顺利,基本就是春耕的事情,都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下朝之后,皇帝立刻回去继续看书,俨然已经沉迷其中。皇帝不喜欢刘备,也不喜欢曹操,他喜欢关羽。一开始他挺喜欢曹操的,可是等他说‘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后,就觉得曹操这个人太坏了。不过曹操的一系列行为却有让皇帝很赞同,不管是广发文书发起十八路诸侯讨董,还是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都是深得皇帝的认同,曹操在正经事情上绝对没问题,所以给人一种很矛盾的感觉。至于刘备,皇帝觉得这人太软弱了,要不是关羽和张飞,这人一事无成。不过皇帝也知道这三人属于缺一不可,不管是只有刘备还是只有关羽,或者是只有张飞,三人都成不了事情。刘备有大义,可没钱没人。张飞有钱,但只是个屠户。关羽有实力,却是戴罪之身,急需要洗白。三人如果单独拎出来都不行,但合在一起就很完美。所以皇帝不喜欢刘备,但也不得不承认关羽离不开大哥和三弟。皇帝不仅仅是在看小说,更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天河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大家都看出了民不聊生,但宦官、外戚、重臣都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没人想挽救天河王朝。底层百姓揭竿而起,三大势力却想着壮大自己,分食天河王朝。对比楚国历史,特别是神龙死后的历史,可不就是有一大群人想着分裂楚国,要不是他皇爷爷快刀斩乱麻,楚国能不能存在还是个问题。天河王朝衰败,宦官、外戚、重臣没一个靠得住,这个时候皇帝也就是傀儡罢了。越看越觉得《三国演义》就是一段被淹没的历史,至于里面的那些神神鬼鬼,可能就是早期的阿赖耶识道具,是完全符合历史的。总之皇帝入迷了,然后亲自写了序言。他有太多心里话想说,有时候是真希望剖开胸膛,让大家看看他的真心,管好楚国这么一个大摊子不容易,大家为什么不能同心协力?看看《三国演义》,看看天河王朝,这就是不团结的下场,所以皇帝在序言里说希望读者能吸取天河王朝覆灭的教训,要理解皇帝的不容易。序言之中全是发自真心的肺腑之言,只希望能传达给全天下的读者。然后序言交给保龙一族,传递到林茹之手中。林茹之都能感受这片洋洋洒洒的文章里饱含了深刻的感情,看来皇帝是有感而发啊。不管如何,有了这份感人至深的序言,小说可以销售了。先复制个一千分,然后想方设法推销出去。张玮去找了自己的好友,送了几本,希望他们能人传人,让更多人阅读《三国演义》。他知道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引起风潮,大家肯定会趋之若鹜。当然为了让书的结构更紧凑,不必要的支线都已经删除了,这些支线会在梦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