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相似处(2 / 2)
又有相似之处?最终对思维的思考,就会发现一些思维的相似点,最终得出超越思维的存在。物质影响思维,思维创造哲学,哲学又反过来干涉物质。林茹之就是这么记忆的,反正大部分学派都是为分配关系服务的。儒家以仁为分配,以义为契约,以天为超越。道家不谈具体分配,谈如何在分配中进行博弈,没有固定的分配,也就没有固定的契约,以道为超越。法家以赏罚为分配,法律为契约,没有超越。墨家以尚同为分配关系,以兼爱为契约,以鬼神为超越。佛教以戒律为分配,佛性为契约,以彼岸为超越。一神教以教条为分配,原罪为契约,以上帝为超越。天竺教以教条为分配,以种姓为契约,以梵为超越。所谓的超越其实就是一种监督,有人破坏契约,不遵守分配的时候,大家就要拿超越说事,进行监督。比如对缺德的人说老天爷会惩罚你的,老天爷自然不会惩罚他,但只要社会达成一致,那么这个缺德的人就失去了保障,别人就可以直接把他开除人籍,就是猪狗不如。没有了人籍,他的财产自然就不受任何的保护。契约就是大家建立信任关系的方式,比如你讲义气,我也讲义气,那大家就能签订契约,遵守分配。如果一个人讲义气,另一个不讲义气,那就不能互相信任,因为讲义气的可能吃亏,必须两个人都讲义气才能合作。分配就是在契约的规范下,达成的具体分配协议,一群讲义气的人一起劳动一起分配,各回各家过日子去,在这样理想的状态下,并不需要超越的监督,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物质,思维,超越。分配,契约,监督。当然这是林茹之在地球那个唯物主义星球上的记忆方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