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忧(1 / 2)
PS:感谢大家的支持。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这句话真不是玩笑。前半句杨帆在刚穿越来的几个月已经实现,这几天他又体会到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痛苦。没办法呀,这时代识字、识数的人太少。这么多钱他们又不可能全用黄金支付,要知道黄金并不是唐朝主要的流通货币,而且很稀少。铜币虽然是主要的流通货币,但古代缺铜,铜币的发行量并不多,不足以支撑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因此,金、银、布匹、粮食等珍贵之物,便与铜钱等价流通。佛寺院倒还好,几乎都是用黄金支付,而一些世家、富户几乎什么都有,以铜钱、布匹、粮食为多,工作量自然就大。在唐朝一枚开元通宝铜币3-4克左右,一千枚左右为一贯,一贯就差不多重达7-8斤,就可想而知。此次支付的黄金折算下来总共只不过有70万贯左右,白银也不多。即使把这些黄金、白银全部折成铜钱价值,也远远达不到一百多万贯,所以杨帆分到的100多万贯,有二十余万贯都是布匹、铜钱、粮食等,用上百辆马车才拉完。为了容纳这笔巨款还特意清空了几间侧房,才把这些铜钱、布匹与粮食等东西全部装下,而金子当然直接存进系统里以备不时之需。虽然杨帆把金子等高价值的全部留下,李世民并不已为然甚至更为高兴,毕竟金子并不是一般的流通货币,在他的角度看来铜钱与粮食更实际。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落在街头。虽然长安的八月艳阳高照,可在杨氏与武顺住的小院里却阴云密布。看了看娘亲杨氏愁苦的面容,用手轻轻安抚怀中不断扭动的女儿,武顺微微叹了口气,现在她们又陷入了绝境。一是武顺的二哥派人来报,过两日就是大夫人的寿诞,叫她们准备好贺礼前去祝贺,不然要把她们从小院中赶出去。二是贺兰家族派人传话,中秋佳节要接走贺兰敏月。连续被夫家与大哥赶出府门,只能与母亲、女儿住在这破败的院落里,现在居然还受到他们的威胁,怎能不让武顺气愤。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来到这里后她们省吃俭用,有时还去捡别人扔掉的菜叶。可因为女儿生了一场大病,本来就没有积蓄的她们已经捉襟见肘,要不是上次妹妹留下的一些银钱,可能都没钱为女儿治病,现在哪里还有钱去买贺礼。除了贺礼一事更糟的是贺兰家想接回女儿贺兰敏月,这明显是想从她身边抢走女儿。可她一个弱女子又有什么办法?一旦再失去女儿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想到这里武顺顿时有些气结。虽然武顺不是贪慕虚荣、小肚鸡肠之辈,但诸多事情如泰山压顶之势涌来,心中仍不免有些气苦,这不是明显往死里整她们么?看到武顺煞白的脸色,杨氏岂能不知她此刻在担忧什么,昔日的国公贵女居然落魄到如此地步,只能暗骂自己一声无能。让女儿、外孙女吃不饱穿不暖,还时常担心受怕,心中暗暗一叹道:“当初我的陪嫁物品中还有一支银钗,明天拿去当了吧,这样就有钱去买贺礼了,至于敏月之事,走一步看一步。”武顺听到以后脸色顿时变了变连忙拒绝道:“娘亲这可使不得,那银钗可是您剩下的唯一陪嫁物。”而后又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要不,明日我去找敏月的奶奶借些银钱。”杨氏听完冷冷一笑嘲道:“他们当初把你赶出来,你以为现在还能借到钱么?况且你现在回去求她们,她们一定会以敏月为筹码,你舍得我还舍不得呢!”听到这里武顺满腹委屈,这也不成那也不成,现在该如何是好,两只杏眼吧嗒吧嗒掉下眼泪来一发不可收拾。母女俩越想越伤心渐渐呜咽起来,瞬间抱作一团。正伤心难过之际,忽闻外面一阵人吼马嘶好不热闹,两人抬头对视了一眼一脸疑惑。未等她们出去查看便听到有人敲响了院门。赶紧擦干眼泪又整了整衣裳,杨氏让武顺在里屋照顾好贺兰敏月,自己则起身前去开门。院门打开以后进来的是一个小姑娘,见到杨氏小姑娘愣了一下问道:“请问您是武照武姑娘的娘亲么?”看到杨氏点头以后小姑娘一脸兴奋的再次说道:“那太好了,少爷叫我给你们送一些东西过来。”“送东西给我们?”,杨氏有些愕然,心想该不会是搞错了,自己并不认识这个小姑娘。安顿好女儿以后武顺从里屋走了出来,看到发愣的娘亲朱唇轻启疑惑地问道:“娘亲,这是谁呀?”小姑娘看到武顺眼里显闪过一丝羡慕,而后微微一笑后赞道:“您就是武姑娘的姐姐吧,真是太好看了,与武姑娘一样好看像仙女似的。”看出武顺她们的疑惑小姑娘接着解释道:“武姐姐你们好,我是万年县县伯的贴身丫鬟杏儿,今日替少爷送些东西给你们,这是给你的玉钗。”听杏儿说完武顺一张俏脸顿时满脸通红有些不知所措。唐朝虽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但妹夫给自己这个大姨子送礼物,难免惹人非议,更何况送的还是这种女人用的小物件。一时间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顿时进退失据。旁边的杨氏也是皱了皱眉头,从上次的相处来看,这个姑爷应该不是这么轻浮的人才对,便问道:“送这玉钗过来你家武姑娘知道么?”杏儿当即回道:“武姑娘当然知道,这玉钗还是武姑娘吩咐下人去买的呢?本来武姑娘想亲自送来,可现在府中事情太多脱不开身,等办完以后会过来看你们。”武顺这才恍然大悟,看来是自己想歪了,不过只听杏儿又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