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太无耻了(1 / 2)

加入书签

此时李世民一脸潮红,恨不得大吼几声发泄心中的兴奋。他当然清楚这种农作物意味着什么。如此高产的农作物,意味着相同的耕地,粮食的产量至少达到十倍以上。虽然不可能所有土地都种上此种农作物。但只要种上十分之一,就能多出一倍的粮食产量。这是什么概念?现在大唐登记的人口有两千万左右,即使加上一些瞒报的家仆,最多也只有二千五百万人。如果粮食能多出一倍的产量,相当于能够多养活几千万人。古代什么最重要?黄金?白银?亦或者是奇珍异宝?这些都不是。是人口!人口才是王朝的基石。人口的多寡是评定一个王朝兴盛的唯一标准,也是判断一个王朝是否强大的依据。在生产力落后,武器设备极其低下的古代,人口的基数代表着一切。只要有人,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为什么异族占领不了中原的原因。因为异族人口实在太少,即使全民皆兵也抵不上中原人口的零头。所以这些异族根本不可能长期跟中原的王朝进行争斗。每次只能打一枪换一地,没饭吃,又时不时跑来抢一些东西。在古代,人口的多寡靠的是什么?当然是粮食!古人娱乐活动极少,天黑都是在床上打扑克渡过,因此生育率极高。生育率高,人口基数上不去的原因便是吃不饱。虽然唐朝属于历史记载少有的盛世,但并没有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只是饿死的人相对较少。一旦有天灾人祸的时候,饿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这就决定了人口基数的上限。如今发现高产的农作物,这不是天降瑞祥是什么?如此简单的一笔账,太极殿中的各位大臣都会算。一时间,诡异的气氛充斥其间。一些与杨帆不对付的人觉得不可思议。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杨帆这个棒槌的品性和能力。冲动、好色,经常惹是生非,只会用拳头说话。即使与国公、亲王发生冲突也只会一顿揍。如今在李世民面前步步为营,毫无惧色,简直油滑到了极点,完全颠覆了他们以前的印象。这还是那个混不吝的棒槌么?心中暗暗计算着以后该如何相处。而一些世家官员,担忧、兴奋神色复杂!这些人眼神死死的盯着剩余的水缸,恨不得把这东西占为己有。心想,如果把这玩意控制在手中,能养多少家仆。不过,此刻最激动的莫过于李世民了。因为逼父杀兄,得位不正,所以更想证明自己比任何人都更适合当皇帝。立志要成为让老百姓人人称颂的好皇帝,就得让百姓吃饱饭。立志把大唐贞观打造成千古盛世,让煌煌天唐之威传遍四海,让域外夷族俯首称臣,就得有百战之师。要做到这一切靠的是什么?当然靠的是人口、是粮食,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只要有足够的粮食,人口就能不断繁衍,兵源就会源源不断。小小的异族那还不是随手可灭。李世民已经开始畅想带着百万大军横扫八荒、唯我独尊的场景。千古一帝,这是何等的诱惑。一旦实现,又是何等的霸业。足以让李二陛下魂牵梦绕,他的名字也必将名留千古。到那时候,又有谁还会记得他得位不正,又有谁敢不称他为千古名君。极力压制着心头的火热,李世民面庞涨红,连呼吸都有些急促,心思又回到了农作物之上,说道:“此农作物可曾命名?”众大臣在官场上沉浮多年,自然清楚李世民的意思,显然是想为此种作物命名。眼神齐刷刷的看向杨帆,想看看这个年纪轻轻的礼部侍郎该如何应对。程咬金的政治嗅觉当然无比敏锐,正想出言提醒,可惜还是慢了一步。杨帆高昂着头颅,刚毅的面庞微微一笑:“启禀陛下,微臣已经命名。”闻言,李世民有些尴尬,兴奋劲也下去了不少。程咬金几人有些恨铁不成钢,平素这小子聪明灵利,关键时刻怎么能掉链子?而李泰却长长舒了一口气,心情畅快得不行。被杨帆几次三番气得快晕了过去。如今见到杨帆如此不知趣,刚才受到的气顿时消失无影无踪。内心暗骂杨帆真是个棒槌,果然是官场愣头青。父皇为何要这么问,明显是为了给此种作物命名,从而名留青史。这个棒槌以往马屁拍得好,今天却在如此重要的环节出错。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看样子这家伙天大的功劳可能要减少一大半,真是太好了!事到如今还傻乎乎看不出形势,没见到自己父皇的脸色有些变了么?而很多的大臣则是惋惜不已,甚至有人暗暗嘲笑,年轻人就是缺少历练。李世民虽然心里有些发堵,但毕竟还是心胸宽广之辈,按耐住内心的失望,随口问道:“此物叫什么名字?”杨帆好像浑然不知众人的想法,微微一笑道:“当朝吏治廉明,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天降瑞祥,乃是上天体恤陛下勤政之功,所以微臣斗胆将此物命名为贞观薯。”贞观薯?这也太不要脸了吧?此言一出,即使以心黑手辣著称的李二陛下也不由一阵脸红。杨帆这种赤裸裸的吹棒,顿时让整个大殿掀起了一阵热议,所有人都鄙视的望着杨帆。这小子真是马屁精,刚才还以为是楞头青,现在看来,简直太无耻。李泰一脸肥肉挤在了一起,气愤不已。这棒槌还能再无耻一些吗?居然用贞观薯这么赤裸裸的名字来讨好自己的父皇,简直是太不要脸了。程咬金张大着嘴巴,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后哈哈大笑起来,满意的点了点头。贞观薯?呵呵简直太符合他的胃口了,不愧是自己看好的人。众生百态,最高兴的莫过于李二陛下,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