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逢场作戏(1 / 2)

加入书签

旁边鸿胪寺的官员同情地看了阿史那思云一眼,暗暗鄙视。一个未开化的蛮夷想与忠义侯斗嘴,这不是找虐么?再说了,忠义侯会怕你去告状?这位忠义侯连朝廷御史台的弹劾都不怕,更不用说一个蛮夷了。瞥见鸿胪寺这官员揶揄的神色,阿史那思云羞愤不已。想反驳,又怕真的把事情闹大,不反驳,岂不让这些官员认为突厥人胆小怕事?一时间阿史那思云有些骑虎难下,正想出言强辩之际,却被一名壮年男子阻止了。两人一阵突厥语后,阿史那思云狠狠地瞪了杨帆一眼不再说话,心头也随之松了一口气。在太极殿上争吵,阿史那思云还是有些心虚的,看向壮年男子的眼神满是感激。壮年男子微微一笑向着杨帆躬身施礼道:“突厥使臣自由漫散惯了,说话不知礼节、不知轻重,冒犯了大唐,还望大人见谅。”此人三十岁左右,脸型呈申字型,鼻骨高、鼻腔大,脸色呈酱红色,简单概括,高鼻、深眼、阔额、窄颊。单单看某一部位感觉有些怪异,但组合在一起偏偏有了柔和的意味。一身黑布长袍,头发编成辫子,从额头中间分成两半用发绳紧紧系住。这与突厥人的装扮完全不同,反而与后世藏人的穿着风格大相径庭。一口流利的汉语让杨帆心生好感,于是礼貌的回了一礼,问道:“汝是何人?”壮年男子姿态放得很低,赶紧回道:“吐蕃使臣噶尔东赞见过侍郎大人。”噶尔东赞?杨帆心头一惊,不由吸了一口凉气。噶尔东赞,吐蕃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汉史籍中以禄东赞、论东赞、大论东赞的名字出现,其中以禄东赞这个名字为汉族人民所熟知。根据史籍记载,禄东赞为人“明毅严重”,当政期间在建立吐蕃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多有建树。这家伙可是吐蕃的大论相,在吐蕃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怎么跑来大唐了?很快,杨帆脸色一变,因为记起了某起典故,这可是史料记载的。东赞在出使唐朝期间,因其机智善辩,极得李世民赏识。为了挽留他,李世民更是使出了美人计。欲将琅琊长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给噶尔东赞,诱使他为唐朝效力。可噶尔东赞以“臣本国有妇,父母所聘,情不忍乖,且赞普未谒公主,陪臣安敢辄娶”为由婉言谢绝了太宗的好意,同时代松赞干布向李世民求亲。不料,当时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国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因为此事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李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以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前生杨帆去西藏旅游时听导游仔细的讲解过。禄东赞以机智敏锐闻名,可谓是学究天人,“六试婚使”最后当然是他胜利了。难怪这家伙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连突厥语也会,果然是牛人。不过在杨帆看来,此人最大的成就便是为松赞干布迎娶了成公主。因为大唐为成公主送亲之时,不仅送去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很多珍贵的典籍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成公主入藏,为吐蕃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这些先进的技术和化是中原王朝几千年的传承,这让吐蕃少走了几百年的弯路,踏上了康庄大道。不过大唐却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以至于在以后的几百年中,大唐王朝与吐蕃发生了多次战争,年年纠葛不清。虽然杨帆记不住成公主入藏具体是哪一年。但既然这位吐蕃大相来到了大唐,想来时间也不会太远。只是依稀的记得,好像禄东赞第一次的求亲并没有成功。被李世民拒绝和亲的请求后,松赞干布大怒,挥兵在松州与大唐干了一仗。虽然最后吐蕃大败,但收获颇丰。因为没过两年李世民同意让成公主入藏,显然有让成公主安抚吐蕃之用意。如今的大唐,因杨帆的到来,很多事情都有了改变,却没想到这位吐蕃大相还是来了。不知道此次和亲会不会生出变数,毕竟李二陛下打胜仗却还要和亲这种事都能干得出来,君心难测啊!李世民的行为暂且不去理论,毕竟还没有发生,但刚刚禄东赞为什么要劝解突厥使臣呢?杨帆哪里知道,此次禄东赞带着使命前来大唐,当然是害怕突厥使臣搅局引起李世民的不满。假若因为突厥使臣鲁莽的行为让所有使臣被牵连,岂不是会坏了吐蕃的好事。所以刚才用突厥话劝诫突厥使臣。不过即使禄东赞再聪明也想不到,吐蕃和亲最大的拦路虎是眼前的杨帆。虽然对这个禄东赞的才学与机智很佩服,但杨帆仅仅是对其才华的爱惜。真正对禄东赞本人并没有什么好感,毕竟两人注定会成为敌人。在国家的利益面前,个人的喜好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为了中原百姓免受吐蕃的骚扰,杨帆会竭尽全力阻止和亲之事。在杨帆看来,和亲与资敌无异,简直是赤裸裸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最终大唐一无所获则罢了,反而让对方迅速的强大起来。杨帆决不会坐视不理。想到这儿,杨帆眯起的眼睛,一副人畜无害地道:“原来是噶尔东赞大论,久仰久仰!”噶尔东赞心头大骇,没想到这位年轻的侍郎居然知道他的身份。因为在出发之前没多久,松赞干布才决定提拨自己为吐蕃大相。任职的行政命令在自己出使大唐回去以后才会宣布。相当于消息都还没有传开,这位礼部杨帆是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