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曲辕犁(2 / 3)

加入书签

省力版本。在众目睽睽之下,杨帆打开箱子把散乱的各个部件组装起来。不稍片刻功夫,一副可以单人、单手操控的犁杖被杨帆提在手里。组装完毕,杨帆立刻洋洋得意的看向李二陛下。这位皇帝曾答应,只要曲辕犁真有那样的效果,封公也是有可能的。若晋升成为国公爷,那他杨帆也就是朝堂上最顶尖的那一部分人了!看到箱子里曲辕犁轻巧的样子,李二陛下眼中精光爆闪。单从体积而言,这犁确实有便于操作的可能!李二陛下虽然出身门阀,现在更是一国之尊,但他并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皇帝。每年的春季,李二陛下都会带着文武百官下到皇庄的田地亲自扶犁耕田。虽然李二陛下参加春耕只是给天下百姓做一个重视农耕的表率。但对于各种犁具,李二陛下还是很熟悉的。眼前这具犁,构造实在是太简单了,不禁让他有些怀疑。这么一个简单的玩意,杨帆也敢夸下海比原先的耕犁效率提升两倍有余?难道这小子为了邀功故意消遣朕?可皇帝就是皇帝,即使看不懂也绝不轻易发表意见。万一真的像杨帆说的那么好用,那岂不是丢死个人。他这个皇帝也是要面子的,而且是死要面子的那种。当然,李二陛下也不能只听杨帆瞎忽悠。只要想到崔家这样的庞然大物一不注意就被杨帆这货忽悠到坑里,李二陛若有不懂的地方也学乖了,很少发表意见。李二陛下站起身来,缓缓走下台阶,抬头扫视一眼议论纷纷的群臣,又对着一旁挥手道:“郭卿家,你快来看看此物有何不同之处,是否真的有这小子说的如此邪乎?”“诺!”弘农寺卿郭嗣本应声而出。这一年多来,郭嗣本日日夜夜不停在培育高产作物贞观薯,本来就消瘦的身形更加单薄。虽然如今看起来风一吹就倒,但他走起路来虎不龙腾。几大步直接来到箱子前面,眼睛不停的瞅着这怪模怪样的犁。作为弘农寺卿,各种农耕物器件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郭嗣本先是对李二陛下一躬身,然后对杨帆一拱手,笑道:“忠义侯宅心仁厚,前有贞观薯,现在改进犁,不断为百姓谋福,实乃我辈楷模,你且先为我稍作讲解,然后老夫再看看效果如何?”对于这种只干实事的官员,杨帆很有好感,顺手将曲辕犁交由郭嗣本,直接躬身回礼,谦逊道:“岂敢岂敢,郭大人乃是我大唐农业的先辈翘楚,这些年兢兢业业育种为百姓谋福,实乃国之栋梁,必将青史留名!”这话说的,直接把郭嗣本夸得满脸臊红,不过心头更多的是甜蜜。有这番话,起码说明一直以来的劳累是值得的。郭嗣本出身太原郭氏,乃曹魏大将军郭淮十世孙,可惜传承至今,家族已经逐渐没落,当年投靠李唐,空有满腔报复,却一直郁郁而不得志。武德年间,因与前太子李建成走得比较近,虽然并直接与李二作对,但却也是形同敌对。到李二陛下登基之时,郭嗣本觉得末日降至?谁知李二陛下仿佛忘记了昔日的恩仇,依然命其担任弘农寺卿。这个职位可是身穿紫袍的从三品官,满朝文武也没多少!得李二陛下如此信任,混了个弘农寺卿的官位,怎能不让他感激涕零?从去年开始,李二陛下更是把贞观薯这种瑞祥交给他肓种,这可是绝对的信任。郭嗣本受李二陛下厚爱,再加上心里感激涕零,发誓报答李二陛下既往不咎之恩。因此,郭嗣本再也不管朝中争斗,一心扑在育种之事上。一年多来,他连家都很少回,吃住都在田间地头,简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正因为如此,郭嗣本培育出了众多的土豆种子,只要再过一年,便可以有足够的种子提供给大唐百姓。到时,只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便能推广天下。可以说,他为大唐的农业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若不是李二陛下传信让他前来确认一件耕地神器,他如今还在田地里打滚呢!而杨帆的这一席话,让郭嗣本知道。原来还有人知道他这一年多来都干了什么,起码还没有被人遗忘。李二陛下也赞许的看了看杨帆,暗忖,这小子还算有点见识。不只是会撒泼打滚,对于真正的人才,也算知礼节,很不错。正当众人疑惑这么简单物件怎么会有如此效率时,便听到杨帆话锋一转,指着犁辕介绍道:“此物经过我之手改造,不仅轻巧省力,而且耕地效率大大增加。”“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耕地需要两牛四人才能进行操作,可用此犁耕地,只需一人一牛便可,而且效率是原来的一倍有余。”“即使没有牛的,一个壮汉亦能够拉得动,简直是天赐的神器,此物过于简单,反而有了一种大道至简的感觉。”“当然,对于不通农事之人根本看不出此离的巧妙,寻常人等,便是放在眼前也不知其中至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杨帆这自卖自夸的话,李二陛下听的一愣一愣的,郭嗣本更是表情呆滞。不过,郭嗣本被杨帆赞许他是一名农业好手,心情顿时如同三伏天吃了一根冰棍,实在是太爽了!只是,杨帆如此大吹大擂,也让他觉得有些言过其实。只需一人一牛,这怎么可能?这岂止提高了两倍的效率,节约出来的人工和劳力就是不可计量。可惜郭嗣本还没提出质疑,李二陛下已经怒了,抬腿就是一脚,直接踹在杨帆屁股上,怒斥道:“让你不学好,居然学会骗人了,该打!”杨帆的这一番话,不由得让李二陛下想起杨帆经常忽悠人的举动。冷不丁被踹了一脚,杨帆心底忿忿不平。抬眼看列李二陛下并不是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