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偶遇(2 / 3)
各属国官员出城迎接。于是裴行俭从当地招集了一千多名才智出众的人跟着自己向西走。同时制造舆论说:“天气太热,不能前进,应该住下来等待秋天。”阿史那都支侦探到这个情报,便没有设防。裴行俭从容地召见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的酋长,假装邀约打猎,对他们说:“我爱好打猎的兴趣从来都没有忘掉,谁愿意跟我去打猎?”由于裴行俭的鼓动,愿意跟随他的当地年轻人有上万名之多。于是裴行俭暗地带着队伍出发。由于加速行军,只用几天便只离阿史那都支的营帐十多里。裴行俭先派阿史那都支亲近的人去向他问安,表示不是来袭击的。而后又派人急速召见阿史那都支。阿史那都支本来和李遮匐商量好,到了秋天再迎战护送波斯王的队伍。后来听说唐军到了,仓促之间想不出对策,只得率领五百多个下属人员到裴行俭的军营拜见,于是被其擒获。当天,裴行俭传递阿史那都支做符契用的弓箭,召集各部族酋长都来为他求情,一同将他们押送到了碎叶城。裴行俭挑选精锐的骑兵轻装简从,袭击李遮匐。行军途中,裴行俭抓获了李遮匐的使者,他将使者释放,让使者告知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被捉拿的讯息。李遮匐得讯后便投降,与阿史那都支等一同押送至长安。军官们在碎叶城为裴行俭镌刻石碑,来记述其功劳。回国后,高宗皇帝亲自设宴慰劳裴行俭,说:“裴行俭率领孤军深入到万里之外,不用作战就捉拿了叛党,平息叛乱,可以说是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了,可同时授予文臣、武将两种官职。”当即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所以从这个故事可以知道,裴行俭是高宗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当然,这只是他行军打仗方面的才能。而裴行俭最厉害的当属识人用人的眼光。在后世,人们对他评价很高:行俭知人善用,凡所赏识者皆为名将。意思是只要是这家伙看中的人才,没有打过眼。高宗时期,宰相李敬玄大力赞扬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才学推荐给裴行俭。可裴行俭看不上这几位。要知道这几人都是士林之中有名的才子,于是裴行俭解释道:“做官的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想取得成就,就要把度量见识放在首位,把文学技艺放在其次。”“像王勃等人虽然富有文才,但轻浮急躁,爱卖弄夸耀,哪里是做大事人呢?”“杨炯比较稳重谨慎,可以当到县令,其余的人恐怕难有善终。”事实正如他所料。这些人在文坛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在官场上确实碌碌无为。而他所亲自举荐引进的一些人,大都成为当世名将,例如……程务挺、王方翼、刘敬同……加上被他上奏任用做到刺史的人才,足足有几十人之多。所以说,裴行俭的眼光简直就是像开挂了一般。即使作为穿越者,杨帆也不敢说自己看人的眼光比他强。裴行俭之所以如此厉害,据说是因为他精通阴阳历法五行面相之术。不仅能识人,且每次打仗都能预知有利的时日,往往都能旗开得胜,无往而不利。高宗一朝,裴行俭可谓是名将中的名将。建中三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裴行俭”。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裴行俭。从这些成就可知,裴行俭确实是个厉害的人物。只是没想到这家伙居然是捕快出身。转念一想,杨帆又不觉得意外。裴行俭牛逼哄哄的人生,是从科举高中以后开始的。这家伙才刚刚转行进入国子监学习,想要一飞冲天,还需要一些时日。据史料记载,裴行俭明经科考试中选以后,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才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可是,如今苏定方算是在为自己效力,不知道两人还有没有师徒的缘分。一时间,杨帆看向裴行俭的眼神有些莫名。若是没有苏定方的教导,裴行俭还能不能如原历史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杨帆不禁有些怀疑,难道李二陛下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这家伙有苏定方的教导,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李二陛下让自己在这里等人,莫非等的就是这家伙?在杨帆打量裴行俭的时候,裴行俭看着杨帆的眼神却充满了崇拜与倾慕。此时的裴行俭年方二十,正值一个人英姿勃发、重建英雄梦的时候。杨帆统率几千督运营士兵征服吐蕃,将十万吐蕃铁骑杀得血流成河。甚至把吐蕃在国土全部纳入大唐的版图,如此大功,足以让杨帆名留青史!即使裴行俭出身高贵,自诩文武双全之英才,但在杨帆面前,他也变得小心翼翼、忐忑不安……虽然作为捕快只是历练,但相比起杨帆的能力和功绩。若把杨帆比作金龙鱼,那他裴行俭只不过是小鱼小虾罢了!两人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正因为差距巨大,裴行俭一点嫉妒之心也没有,反而充满了崇拜和仰慕。对于裴行俭这个家伙,杨帆当然也很有好感,于是笑呵呵的说道:“守约,上次因为事情比较急,未能一聚,如今相遇即是有缘,若守约无它事,不如去我府上喝一杯如何?”闻言,裴行俭当然求之不得。杨帆现在已经是大唐年轻一辈的偶像。不仅文韬武略,而且凭着自己的功劳被陛下敕封为县公,在整个大唐算是独此一份。况且,杨帆即将要迎娶高阳公主进门,那就是皇亲国戚。能与这样的人亲近,可不是谁都有机会的!就算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心里极其骄傲,但也觉得受宠若惊。于是裴行俭马上感激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