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狡辩(2 / 3)
,反而一摊手有些无赖的狡辩:“草民这就不知道了,这也是我一直不解之处。”众人闻言,无不暗骂黄贲无耻。此人看起来仪表堂堂,摸浑打滚的本事倒是不小。他的意思很明显,我就认定杨帆抄袭了,至于他怎么得到了我不知道。有本事你们就拿出证据来证明不是杨帆抄袭的。一句话就把锅甩了回来!此时李承乾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看着黄贲的目光便有些愠怒。只见李承乾冷哼了一声,不悦道:“黄公子,说来说去,你都是在自说自话,根本没有真凭实据证明这首词是你先前所作,如此污蔑万年县公抄袭,你就不怕大唐律法森严?”按照大唐律,诬告者同罪,杨帆是朝廷三品大员,岂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冤枉的。再说,李承乾觉得这是一个拉笼杨帆的机会。虽然不可能让杨帆马上感恩相报,但做一个姿态还是可以的,他也不想让李泰专美于前。更何况,如今随便一个小咋米就想诬陷杨帆抄袭,显然是另有所图。作为太子,他也要在人前做出公正的形象。当然,同李泰一样,李承乾对于杨帆的人品,还是很相信的。虽然杨帆什么祸都能闯,连亲王都敢打,但是抄袭这种没品之事,他不信杨帆会去干!黄贲见到李承乾发怒,眼皮就是一跳,心头叫苦不已!这是什么情况?不是都说杨帆的人缘很差吗?而且和几位皇子都不是很对付,怎么这位太子殿下如此维护杨帆?黄贲心里很纳闷。那些人不是说,杨帆成天闯祸惹事,不仅打魏王李泰,还让太子的坚定支持者侯君集栽了跟斗。不管是李泰还是李承乾都对杨帆恨之入骨。如今怎么反而得到魏王和太子的信任,还处处维护?看来那些人有些失策啊!难怪江南士林对杨帆这小子这么忌惮,想要搞臭这小子的名声看来火候不够啊!不过,这小子果真是个大大的佞臣,不仅讨得李二陛下欢心,连同魏王和太子也为他说话,心机实在深不可测。见到李承乾发怒,黄贲赶紧离席站起,躬身说道:“请太子殿下息怒,草民确实不知那杨帆如何抄袭了草民的词,但是草民有证据能证明那首《明月几时有》是草民所作!”李承乾面色一变,心里咯噔一声,难道这家伙真有什么铁打的证据。于是只能忍着问道:“你且说来,若是有一字妄言,诬陷于朝廷功臣,休怪孤上奏陛下圣裁!”黄贲惶恐地道:“草民不敢!我敢保证,我说的都是实话。”“大家都知道,大唐文人骚客众多,喜好吟诗作赋者众,但南方好词,北方喜诗,这是不争的事实。”“《明月几时有》属于秋夕词牌之冠,也只有江南才能够写出这么好的词。”“不是某自夸,在词之一道,某略有心得,关中虽然人杰地灵,但除了一些大儒名士,年轻一代无可比也。”此话一出,众人议论纷纷。当然,更多的是愤怒!黄贲也太嚣张了。他说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你们关中这边喜欢诗,我们江南喜欢词。做诗你们可能有一套,但作词还得看我们江南的。《明月几时有》这么好的一首词,根本不是你们关中才子能够写出来的。因此,这首词一定是杨帆抄袭的。这话说得让李承乾好气又好笑,瞅了杨帆一眼。见杨帆脸色阴沉,一言不发,李承乾哪里还能忍,呵呵一笑便讥讽道:“你们江南才子擅长作词,所以《明月几时有》就是你作的?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你刚刚说杨帆厚颜无耻抄袭,以我之见,真正厚颜无耻的人是你!”“若按照你的说辞,好的词都是你们江南作的,那么江南才子以前所作的优秀诗句,岂不都是从关中抄袭过去的?”这话可就是诛心之言了!若是黄贲承认江南才子所做的诗都是从关中抄袭的,那天下哪里还有他立足之地。黄贲吓得亡魂大冒,连忙大叫着否认:“请殿下明鉴,草民只是说这首词而已,与关中和江南之别无关……”此时,黄贲心里害怕到了极点,将江南士族这些人的十八辈祖宗都给问候了一遍。不是说杨帆平时惹是生非,很讨人嫌,只要随便找个理由诬陷他,就没有人出来为他说话。不管是魏王李泰,还是太子殿下更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是说只要我站出来指责杨帆抄袭,必然得到他们的支持。甚至瞬间将杨帆打落凡尘,让他万劫不复,而自己则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享之不尽。可是你瞅瞅,太子的态度,以及李泰吃人的模样,哪里有半点厌恶和仇视杨帆的样子?这些人完全就是站在杨帆一边啊。此时,黄贲悔得肠子都青了!事已至此,黄贲已经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皮说道:“殿下,某还有证据表明这首词是草民做的。”这次是李泰说话了,只见他沉声喝道:“说……”只是那阴森森的语气让人发寒。事到如今,李泰已经知道这家伙显然是有人指使。居然敢打着江南士子进京商量事情的旗号故意找茬,显然是想让他与杨帆决裂呀!此时,李泰恨不得把这家伙弄死。黄贲打了个哆嗦,咽了咽口水,强装镇定说道:“殿下,俗话说得好,相由心生,词赋亦是如此。”“如果未曾有那种痛彻心扉的体验如何能懂得那种心境,学问的累积,便是人生的阅历积累,这绝非可以一蹴而就的。”“这首《明月几时有》,乃是草民思念未婚妻所至,这才在醉酒之余有所感慨!”“这首词里,草民就是感叹距离之远也抹不掉某的思念之情,以月传情,以月睹人。”“草民在这首诗之中想要表述的,是那种痛彻是心扉的思念。”“敢问殿下,杨帆一个无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