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准备反击(2 / 3)

加入书签

年就成为了千古一帝。这家伙显然也是一个马屁精呀!朕都说得明明白白,此来是尊敬、相信你的人品才学,想跟你了解江南民间的风俗疾苦和对朝廷各种政策的看法。你却歌功颂德,马屁拍个不停,岂不是辜负了朕的一片心意?不过,这个家伙是有真材实学的,属于江南有名的大儒,李二也不好直接甩脸色。见到李二陛下眉头轻蹙,显得有些不耐,陈学礼赶紧说道:“陛下,科举改革,为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某当然赞同,也毫无异议,只是……”“只是什么?”看陈学礼有些为难,李二陛下问道。陈学礼咬咬牙说道:“只是陛下选仕之时,应该考虑人品、德行,不然容易让一些偷鸡取巧之辈窃取他人的成果?”“这话怎么说?”李二陛当陈学礼把黄贲告发杨帆抄袭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以后,李二陛下直接愣住了。眼神不由飘向了正在与高阳几女轻声说笑的杨帆。据李二陛下所知,杨帆这小子懒得出奇,能躺着绝不坐着。让这家伙去抄袭,简直太阳从西边出来差不多。见杨帆不理会自己,李二只能看向了李承乾和李泰两人,想从中了解具体的情况。李承乾和李泰当然不敢隐瞒,一五一十把刚才的经过仔仔细细说了出来。听完后,李二陛下陷入了沉默。他并没有过早的发表言论,而是李承乾两人问道:“你们怎么看待这事?”“父皇,虽然不知此事的真假,但儿臣相信万年县公绝对不会做这样败德之事。”李承乾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出来。一旁的李泰也赶紧说道:“父皇,儿臣也赞同太子哥哥的说法,只是黄贲言辞凿凿,也很有道理,所以儿臣觉得实在有些诡异,还请父皇明断。”李二陛下抬起头,眼神还的缓缓从众人身上划过,最后才问道:“大家有什么高见?”既然皇帝都没有发表态度,大家哪里还敢说什么看法,只能高呼道:“陛下圣明,想来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偷鸡摸狗之辈,还请陛下圣裁,还我大唐学子一个风清正气。”李二陛下微微颌首,略一沉吟道:“谁是黄贲?”刚才还自满筹筹的黄贲眼皮一跳,这可是皇帝啊!身上的气势当然不是李承乾、李泰这些人可比拟。更主要的是,若是被你皇帝发现自己冤枉杨帆,即使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啊!依照他原来的意思,只是想通过李泰的手,让大家给杨帆扣上抄袭的污名。这样不仅可以阻止杨帆江南之行,又能让他名传天下,一举两得的事。可如今让皇帝参合到此事,还真让黄贲心惊肉跳,只能求助似看向了许敬宗。这可是他的未来岳丈啊!《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就是秋夕许敬宗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他的,并要求他当晚在江南秋夕诗会写出来。当时,黄贲还以为这位岳丈是为他进入官场铺路,哪知道是为了对付杨帆。见许敬宗还是老神在在,并没有帮衬意思,黄贲只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启禀陛下,微臣就是!”李二陛下虎目死死的盯着黄贲,一字一句的说道:“黄贲,你说杨帆抄袭一事,此事关系重大,朕告诉你,莫要逞一时口舌之快。”“若是故意冤枉好人,毁了杨帆的清誉,大唐天下将再也无你容身之地,你最好想清楚之后再说。”“朕再问你一次,《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真的是你作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你为何不把如此名作早一点拿出来,反而是在杨帆做出这首词以后?”“既然杨帆是抄袭你的词,那你说说,这首词是什么时候丢失的?你不是说自从写好这首词以后就束之高阁么?”李二陛下比李泰、李承乾见识多多了,自然想的就更多。杨帆身在关中,长这么大,只是出征吐蕃时出过一次远门。而且这次并不是走江南,而是西征吐蕃。这就说明,杨帆从小到大从未踏足江南。即使这首词是你黄贲所作,杨帆也不可能跨越千里去偷你一副作品。毕竟,你黄贲虽然在江南有一点小名声,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有些才情的年轻人。谁会刻意去偷这样一个人的诗词,冒的风险岂不是太大了?再说,杨帆与黄贲根本就是两个没有交集的人。假设杨帆的这首《明月几时有》当真是抄袭于你黄贲的,但杨帆他是通过什么手段得到的?这一切的一切,显然与黄贲说的自相矛盾,黄贲也不能自圆其说。李二陛下的几连问,吓得黄贲魂都快掉了。其实这个问题李泰也问过,但李二陛下所呈现出来的气势比李泰强了十倍有余。作为养尊处优的公子哥,黄贲差点吓尿了!额头上的汗水如泉水般往外冒,差点脱口而出是自己冤枉了杨帆。可见到许敬宗不停的给他使眼色,黄贲咬了咬舌尖,努力让自己清醒一点。最后只能硬着头皮点头:“陛下,这首词确实是草民所作,请您一定要为我做主啊!”在他看来,只要自己卖惨,一旦皇帝先入为主的相信,那自己就大功告成了。更何况,许敬宗已经来了,他就不可能看着自己失败。毕竟,这一切的源头都是这位未来岳丈指使的。果不其然!话音刚落,许敬宗便说道:“陛下,微臣也听了刚才太子殿下以魏王的讲述,其实事情很明了。”“依我之见,江南之地,人杰地灵,千万百姓沐浴在朝廷恩泽之下,不可能为了区区一首词而作茧自负。“如今江南之地之所以偏好词,就是为了传唱陛下的圣明之举。”“某建议,此事还得从万年县公那里开始调查,不如,让他亲自解释一下?”这一招,许敬宗好像是在退让,其实却是暗藏杀机。意思很明显,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