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落幕(2 / 3)

加入书签

贲疑狐的抬起头看了杨帆一眼,点头说道:“不错,在下就是这个意思。”杨帆嘻嘻一笑,说道:“你先前不是质疑我抄袭你的词么?既然你没有证据,那休怪我不客气了!”说着,杨帆转头看向李二陛下:“黄贲诬陷微臣抄袭,毁了微臣的名声,现微臣状告黄贲诬陷忠良,抄袭了某的诗词还贼喊捉贼,还请陛下为我做主啊!”听到杨帆的话,李二陛下眼角直抽抽。你小子还知道有名声啊!每次都惹事生非,何曾见过你爱惜名声?还没等李二陛下说话,黄贲却跳了起来:“杨帆,你说我是抄袭你的诗词,你可有证据?陛下当面,岂容你胡言乱语?”黄贲心虚了!若杨帆真有什么证据,那他这一辈子就完了。一介草民诬陷当朝县公,即使不死也脱层皮。很快,黄贲又冷静了下来。在他看来,若杨帆真有证据证明那首词是他写的,为何不早一点拿出来,显然杨帆是虚张声势。不仅黄贲如此想,在场的所有人也认为杨帆是胡扯。杨帆并没有理会揭斯底里的黄贲,而是对着许敬宗缓缓说道:“众所周知,《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某在秋夕午时在望月楼所作,当时有很多大唐的大儒和学子都可以为我作证,其中就包括孔颖达和许侍郎,某说的对否?”“万年县公说得不错。”杨帆的这番陈述确实是当日的情景,许敬宗想否认也不可能。更何况,当时孔颖达和众多学子也在场,想否认也不可能。听到许敬宗的回答,杨帆看向陈学礼,继续问道:“陈老,您先前说过,黄贲拿出这首词的时间是秋夕当日,子时已过,对否?”陈学礼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杨帆笑得更欢了,眼神在众人的身上划过,而后死死盯着黄贲厉声喝道:“黄贲,我作这首词在先,你拿出这首词在后,这不是你抄袭我的词是什么?你还敢狡辩?”黄贲顿时慌了神,言辞闪烁的说道:“你有什么证据?再说了,我们作出这词的时间只相差几个时辰,凭什么就说是我抄袭你的?长安与江南相隔千里,我总不能飞过来抄袭吧?”见此情景,杨帆呵呵一乐,更加肯定了自己心中所想。长安这边一定有人把这首词在几个时辰之内送到了千里之外的江南。想到这儿,杨帆根本不给黄贲缓过来的机会,大声质问道:“你当然不可能长翅膀飞到长安来,但却有一样东西可以在几个时辰之内飞到千里之外的江南。”….黄贲面色大变,强言狡辩道:“你胡说,这世间怎么可能有东西几个时辰便能飞到千里之外?”杨帆笑而不语。在这个没有飞机高铁的时代,送信最快的莫过于信鸽。据杨帆了解,信鸽用于军事情报传递应该是在北宋时期。虽然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用信鸽传递信息的成熟渠道。但饲养信鸽在华夏有几千年的历史,难免有一些奇人异士能够发现其中的便利。信鸽每小时的飞行速度是150公里左右。用六七个时辰,绝对能够到达千里之外的江南。当然,这种信鸽绝对是万里挑一的。于是杨帆言辞凿凿地道:“当然有东西能够在几个时辰之内飞到千里之外的江南,这个传递消息的就是鸽子。”“是不是长安有人把这首词带给你,让你据为己有,以便今日故意诬陷于某?”“若你老实交待,我可以恳请陛下重新发落,若不然,依你诬陷朝廷命官之罪,抄家灭族足以。”见杨帆一语点破,黄贲直接破防了,难以置信的叫道:“你是怎么知道鸽子可以传……”只说了一小半截,黄贲顿时反应过来,自己被杨帆坑了!杨帆怎么知道这么清楚,这家伙是人是神?刚刚这小子不断给自己压力,就是为了让自己说错话,自己果然上当了。虽然话没有说完,但从大家那异样的眼神可以看出,自己栽了!果不其然,李二陛下哪能让黄贲逍遥法外,在声声惨叫中被拖出了正堂。众人都知道,黄贲即使能够侥幸活下来,这一辈子完了。一时间,正堂内陷入了死寂。最后,还是一声叹息打破了沉寂。只见陈学礼一脸颓败的说道:“老夫老眼昏花,居然为这样的人做证,实乃平生之耻。”“从今往后某定当归隐山林全心研学,不再理会世间纠葛,今日之事,还望县公不要见怪。”杨帆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陈老多心了,这一切都是那些狡诈的奸人所为,与你有何干系?若是您归隐,岂不是帝国一大损失?”陈学礼敬佩地道:“万年县公心胸宽阔,果然异于常人,老朽惭愧!”“县公才高八斗,不知可否为老朽做一首诗词,也不枉老夫长安之行?”杨帆没有拒绝,直接摆出一个文豪的架势,单手执笔,刷刷开始在宣纸上奋笔疾书。一侧的许敬宗看着杨帆专注的神情,再看看一张接着一张的宣纸,呆若木鸡。许敬宗微微定下神,想到流传于长安的那句话:“此子乃宰辅之才也……”这本是李二陛下的随口之言,是表达对杨帆的看重,然而现在,却让许敬宗感触良多。杨家本来只是一个落寞的勋贵。因为出了一个杨帆,这才水涨船高,隐隐有崛起之势。….可是与大唐众多世家相比,仍然不值一提,犹如皓月与萤火。但是现在来看,许敬宗却有些忧心忡忡。许氏的二代甚至三代之中,小的小,纨绔的纨绔,有才华的后辈根本没有几个。最有才华的大儿子许章,也死在了科举考试中。剩下能撑得起门楣家业的,却一个都找不出。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许氏作为江南士族,必然会受到皇帝的打压和削弱。许氏定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反观杨家,却已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