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引蛇出洞(3 / 3)
知道一旦发生叛乱,定会有一些士兵会牲牺,但李二陛下当然不能够承认错误,只能狠狠瞪着杨帆,咬牙切齿说道:“与江山社畿相比,些许人命有什么大不了的?假如不斩草除根,一旦这些人以后不断谋逆,会给整个帝国带来多大的危害,你可知道?”李二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出言解释。但杨帆毫不示弱,也毫不再掩饰:“不管怎么狡辩,也改变不了陛下把士兵性命当儿戏,您说爱兵如子,那岂不是在开玩笑?”见杨帆毫无畏惧与自己杠上,李二陛下动容了!杨帆这混蛋显然对自己的做法心生不满,从而可怜那些士卒。不过,杨帆为了无辜士卒鸣不平,居然敢跟皇帝叫板,真的是赤子之心啊。反倒让李二陛下心里的怒火一下子莫名其妙消散了大半。他知道杨帆并不是真的目无君王,而是对那些无辜的士卒成为斗争的牺牲品感到不平。这种无惧、无畏、无私的正义让李二陛下又想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不由很是欣慰。当然,被杨帆如此说,李二不可能不恼怒。毕竟,作为皇帝,作为天下之主,你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就敢明目张胆的质问朕该如何做事,简直作死!看着李二陛下颌下的短须不停抽动,杨帆知道这皇帝定然气的不轻。事已至此,杨帆只能硬着头皮与李二陛下对视。心中却不停的打鼓,真怕李二气昏了头,一刀把自己咔嚓掉。于是只能一个劲儿的给自己鼓气,这家伙为了名声,应该不会……两人就这么瞪着眼睛,都没有退让的意思。当然,杨帆之所以如此坚持,不想让李二陛下留在骊山行宫。一方面是真不想士兵有无谓的伤亡,另一方面是想让李二陛下绝对的安全。不可否认,杨帆还是有些私心的。只要李二陛下回到皇宫,努力的戒掉丹药,起码三年之内是无性命之忧的。杨帆的底蕴还是太薄了,需要利用几年时间来沉淀和发展。因此,不让李二陛下冒险才是符合杨帆的最根本利益。所以,杨帆才会拿出这样的话来刺激李二陛下,目的当然是想让李二赶紧回到皇宫。可惜杨帆却错算了一点,这里是唐朝,是封建社会,皇帝也是要面子的。只听李二陛下冷冷的说道:“假如朕硬要留在骊山,要把乱臣贼子一网打尽,你待如何?”看到皇帝如此强硬,杨帆也毫不相让,微微仰着头,说道:“陛下,一旦您回到皇宫,便可稳定朝堂,只要责令三法司彻查,便可把幕后主使之人查个水落石出。”“清理乱臣贼子的办法有很多,陛下却为何单单选了这最简单、最粗暴……可能会让很多士卒牺性的做法?”杨帆之所以还如此强硬,其实也是看李二陛下大有松动……见杨帆不依不饶,李二陛下反而更加坚定留在骊山行宫的决心。不过,心里好气又好笑!虽然杨帆这个小混蛋能一直坚持着善良的初心,李二却没打算放过他!在李二陛下看来,胆敢在他面前大呼小叫,更直指朕的过错,长此以往,那还了得?今日必须给杨帆一个教训,否则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以后更没人治得了这混蛋。想到这儿,李二陛下脸色一沉,怒叱道:“朕不仅是你的长辈,更是天子,还要你教朕如何做事不成?”“你居然敢说朕不关心士兵的死活,简直谬论,今日朕若是不严厉责罚于你,他日还不知道要闯出什么祸事来……来人……”随着皇帝一声大喝,守在行宫外的禁卫齐齐入内等候命令。“万年县公杨帆、目无尊卑,肆意妄为,但念其年幼,让其在骊山行宫内闭门思过直至年关,给朕把他带下去……”“诺!”几名禁卫领命,上前便架住杨帆的两条胳膊往外带。杨帆真的是无语了。咱是为你好,你却处罚咱,简直是昏君啊!〔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