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拜年(2 / 3)
想为陛下的东征筹钱?否则岂会如此尽力江南之行?”“陛下难道真这么缺钱?”杨帆不太理解。怎么下江南就成了为李二陛下“鞠躬尽瘁”东征筹钱了?下江南本来就是自己布局的一部份,虽然很有可能为朝廷带来一定的利益,但对自己的影响却是最深远的!杨妃盈盈一笑,说道:“满朝文武谁人不知,陛下心心念念想干的一件事就是父皇隋炀帝一辈子也没干成的事儿——东征高句丽。”“东征所需的粮草甚大,只有富饶的江南才能支持这么大的粮草供应,父皇当年三征高丽失败,其实也是因为江南之地只是阳奉阴违,并没有全力支持朝廷。”闻言,杨帆有些讶然!隋炀帝东征高丽之所以失败,后世有很多人历史专家做过研究。不过,大家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如果当年江南之地全力支持隋汤帝,就不会发生三征高句丽的失败。见到杨帆惊讶的表情,杨妃总算是明白了萧后为何执意要她提醒杨帆小心江南之行。一旦杨帆不能收服和震摄住江南,李二陛下筹集东征的军费就只是空谈。换句话说,一旦杨帆不能完成任务,可能就会失去李二陛下的恩宠。说白了,在她们看来,杨帆此次江南之行无论成功与否,收获最大的是皇帝。当然,一旦杨帆成功,相当于在李二陛下最想干、最难干成的事情上出了大力。以李二的为人,还能不记着杨帆的好?杨帆当然也理解杨妃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满满的担忧。不过话又说回来,李二陛下东征高丽是哪一年?杨帆手指下意识的微微眯起了眼睛陷入了回忆。大隋在文帝杨坚的统治之下极盛一时,但是隋炀帝杨广上台之后,短短十几年就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历数朝代更迭,也就二世而亡的暴秦有的一比。总结隋朝的覆灭,隋炀帝开运河、修驰道、筑长城……这些把家底都败光的举措,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最重点的一条,莫过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直接将大隋王朝送进了历史的坟墓。隋炀帝三征高丽的失败,高丽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寒风吹来,京观上的薄土被吹去,立刻便露出所谓尸山血海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已。上百万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断地嘶喊。如此多汉家儿郎倒在辽东的冰天雪地里,哪怕改朝换代,也不能磨灭那一份耻辱。无论男女老幼,哪一个汉人不想把这笔账讨回来呢?而国人并没有让他们长久的等待,李二陛下上台不久,便立刻派司马长孙师进入高丽,毁掉这个京观,将前隋将士的尸骨一一收殓安葬。这次的行动是一个明显的讯号,他预示着远在长安的唐帝国并没有忘记高丽这块东北一隅最后的领土。高丽方面自然也收到了这个讯号,于是高丽荣留王高建武开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工程,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东北自扶余城,南至大海修了一条长达千余里的长城作为屏障。高丽想以此作为对抗唐军的本钱,两国之间的火药味再次浓厚起来。高丽,是一条横垣在李二陛或者说是心魔也不为过。若不能征服高丽,他李二陛下也不过一代帝王而已。古往今来,帝王的数量还少了么?什么贞观盛世、什么天下可汗,都不过是泯然众人矣。可若是能横扫高丽,坐到隋炀帝未曾做到、甚至是古代所有帝王都未曾做到的事,那么他李二陛下就是功盖千古、彪炳青史的千古一帝!这是一份无与伦比的帝业!当然,宝剑有双锋,一旦不能征服江南,让它们提供粮草,大唐即使能战胜高丽,即使胜也是惨胜。一旦不能完胜,李二陛下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反抗势力死灰复燃,大好局面毁于一旦,更有可能让自己背上与隋炀帝相同的名声。要知道,隋炀帝那个“遗臭万年”的名声,可是少不了他大唐一朝的宣传造势!若是李二也走到那一天,怎么办?但是,李二陛下就是李二陛下,哪怕后果不堪设想,可他强大的自信任然让他勇往直前。高丽,绝对不能任其统一,必须去打!即便不去思考那些虚名,一个统一的高句丽也是绝对不容许存在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是李二陛下心中的执念,这也是国策。哪怕失败,自己没能征服高丽,自己的继承人也必须去完成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当然,李二陛下是明智的,隋炀帝前车之鉴,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国家战略就去贸然开战。为了万无一失,李二陛下现在就已经为了东征高丽做准备,不顾一切的筹集军费物资!江南就是最好的粮仓。当年隋炀帝有想法,可惜并不能得到江南的支持,所以最终失败了!杨妃的提醒让杨帆思考了很多,也变得很甚重!不过接下来的几天,却是他成为种马的日子。每一个女人为了给他留下一儿半女,都竭尽全力。外面天寒地冻,屋子里的炕却把整个房间烤得暖洋洋的。被窝里杨帆与武媚娘交颈相拥,感受着彼此的体温,体会着心灵的契合。有一种此时无声是有声的浓情。不知是因为喝了几杯小酒还是软香在怀,杨帆精神格外亢奋,显得毫无睡意。低头看了一眼小鸟依人的武媚娘,说道:“在想什么呢?”武媚娘翻过身,趴在杨帆宽大的胸膛,双手捧起杨帆的脸,深情的凝视着,用修长纤细的手指爱怜的婆娑着杨帆浓密的眉毛。看着杨帆那英朗的面庞,武媚娘美眸里的爱意浓郁得如蜂蜜一般浓稠。不知道怎么回事,杨帆被武媚娘那亮晶晶的眼眸盯得有些发毛,咧嘴一笑问道:“是不是觉得本郎君长得太俊,让娘子情根深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