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第二封血书的目的(2 / 3)

加入书签

杨帆这么做的原因。可李二陛下却完全不同。听到李绩的一番分析,心头豁然开朗,更加肯定了自己刚才的怀疑。杨帆显然是借助被围困之机,故意写下血书以彰显自己的忠贞大义和视死如归。在获得天下人崇敬的同时打压江南士族的嚣张气焰。借助此事,让他自己的名声大涨,让皇帝感动莫名。从而通过皇帝这把刀对江南士族进行威慑,已达到立足江南的目的。换做别人,也许不会这么做,可放在杨帆身上,绝对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来。想通以后,李二突然发觉有些无言以对。而此时李靖一脸纠结。其实以他的聪明才智早已想通了这个关键,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毕竟杨帆可是他选择的衣钵传人。李靖一生持正守己,做什么事都一板一眼,从来没有逾礼之举。没想到临老了却收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徒弟,真是丢脸啊!此时李靖既不愿承认自己收的这个徒弟是个拿天下人耍着玩儿的混蛋。又觉得就算是个混蛋也挺好,起码杨帆没有性命之忧。不知不觉中,李靖第一次抛弃了自己的原则。看着李靖的表情,李二陛下微微一笑。对于李靖把自己一生行军打仗的心得传授给杨帆一事,他当然知晓。记得当初侯君集想和李靖学习兵法,即使有自己的御令,李靖也只是教了一些皮毛。同时还喝斥自己这个皇帝看人的眼光有问题,说侯君集是个混蛋,不宜轻授。如今李靖自己收的徒弟也是一个混账家伙,看你如何辩解?越想越乐,李二陛下呵呵一笑,说道:“卫公还觉得朕的怀疑有问题吗?”李靖尴尬一笑:“陛下明察秋毫,老臣不如远矣,真没想到那小子如此顽劣,居然把咱们当猴耍,真是可恶,如果再见到那小子,看老夫不打断他的狗腿。”话虽这么说,李靖却长长舒了一口气。打不打断腿另说,起码杨帆没有生命危险。李靖这么说的目的也是想为杨帆博同情,争取宽大处理。毕竟,拿皇帝当猴耍,谎报军情……不管哪一样都不是小罪名。对于李靖的护犊子心情,李二陛下当然心知肚明,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摆手道:“卫公不必如此,江南士族在江南一手遮天,万年县公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作为江南大都督,只有获取了诺大的名声,才能让江南百姓尽快归附。”“再说,杨帆此次下江南,本来就是为朝廷冲锋陷阵,如此忠君爱国之志士,朕怎会怪罪?”“更何况,杨帆是朕的女婿,朕也对其寄予殷切厚望,他若是能借助此次事件名扬天下,朕倒是喜于乐见,以后也才能担起重任。”当然,这些话除了表明态度,其实李二也明白,这时候不能把话说绝。毕竟,这一切都是猜测。若是猜对了还好。可若是猜错了,一旦杨帆真战死江南,那他李二岂不冤枉了一位忠臣义士?别说史书如何记载,即使是他自己都接受不了!可若是当真一切如猜测那样儿,是杨帆耍手段,哼!会不会降罪杨帆另说,起码教训那小子一顿是必不可少的。谁让那小子连皇帝都敢欺骗来着?见状,李绩接着说道:“陛下,既然万年县公并没有深陷绝地,那是否还要继续召集关中府兵?”“如今集结到长安的关中府兵已经上万,若是继续下去,每天的人嚼马嚼可都不是一笔小的数目。”“可若是不集结关中军,微臣又害怕震慑不住那些江南士族,现在该如何是好?”听到这话,李二揉了揉太阳穴,也有些头疼。正如李绩所说,如果招集太多的府兵,每天的伙食都是个大问题。可若不招集,又害怕江南士族继续阻挠。一旦知道关中军不出,那些江南官员定会心存侥幸。难啊!李靖抚须自得,笑着说道:“陛下着相了,难道你忘了万年县公写两封写书的目的了。”“如果老臣猜的不错,万年县公其实也是为了提醒陛下不必劳民伤财动用关中军。”“如此一来,这件事就简单了,只要陛下秘密传令,命关中各地府兵暂时停止集结。”“已经集结到长安的府兵,每天交替值守,不停的交替出城、入城,做出一副如果江南有变就挥军南下的姿态。”“如此一来,不仅能混淆视听,让江南的人摸不清朝廷集结了多少府兵,同时也能震慑那些江南的宵小之辈,陛下觉得如何?”听到难题被解决,李二陛下一拍大腿:“卫公所言甚是,朕无异议。”皇帝都拍板了,李绩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何况,这也是目前最合适的方案。猜透了杨帆的心思,几人一合计,决定用李靖提出的瞒天过海、敲山震虎来配合江南的行动。*****江南三月的天气如同小孩子的脸,刚刚还是晴空一片,转眼之间便阴云密布。云台山之上,习习凉风中带着丝丝的潮气,让人不由有些发冷。杨帆裹了裹身上的衣袍,他还有些不习惯江南阴冷潮湿的气候。不过,眼睛却一直死死盯着西北方向的乌云。一脸稚气的狄仁杰站在杨帆一旁,与席君买一左一右,好像在守护着杨帆。两人根本没有在意那一丝凉风,反而望着挺拔而立的杨帆出神。此时狄仁杰隐隐能够猜到杨帆在等待着什么,但他并没有问出口。虽然年轻,但狄仁杰性子却很沉稳,并不急燥。良久,杨帆好像自言自语般问道:“你们说能成吗?这次会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席君买茫然不解,一脸问号。这种没头没尾的话,让席君买有些措手不及。不理会席君买,杨帆转头看着狄仁杰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本公急不可耐的写两封血书送往长安只是为了名声,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忠烈?”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