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强取豪夺(1 / 3)
人多力量大,这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绝对有道理。接下来的几天,各个矿洞都有发现矿脉的消息传来。为了防止有外人闯入,毛利安奴直接在外围铸起了一道简易的围栏,同时派族人与程名挺联合驻守。冶炼工坊内,看着源源不断的矿石,王铁山简直笑开了花。自从发现矿脉以后,王铁山就被任命为‘司金’,负责矿石的开采工作。从北周开始,根据周礼置六官,其中匠师为正五命冬官。《通典》载:“正五命:……冬官:工部、匠师、司木、司土、司金、司水等”虽然杨帆任命的‘司金’职位只是九品下的官员,但也让王铁山摆脱了匠人身份。这当然让他欣喜若狂,干起活来简直不要命。看到程名挺带着人过来巡山,赶紧汇报道:“将军,今日在矿石产量达到了五千石,比昨日高了一倍。”“产量这么高?”程名挺有些意外。难怪他如此,5000石可能在有现代化工具的后世不觉得什么。但靠人力挖掘的古代,几十万斤的矿石绝对是巨大的数字。王铁山拿起眼前一块估摸着有五斤重的银矿石,忍不住裂着嘴说道:“将军,你看,这就是咱们挖到的矿石,那些银矿的矿脉简直太绝了,根本没有掺杂其他的东西,这比富银矿石的含量更高,另外,这两日又招收了几千名的扶桑人前来干活,那些扶桑人身材矮小,但挖矿绝对是一把好手,跟捡石头没什么区别。”确实,毛利安奴又一口气招收了几千名扶桑国矿工,手下管理着这么多人,王铁山当然豪气冲天。最重要的是,那些矿脉都很浅,根本不必深挖,所以开采速度比想象的还要理想。“不错,继续努力,那些矿工如果有什么异动记得早汇报。”程名挺点了点头对王铁山作出了肯定。随后又转头看着毛利安奴说道:“听说这几天有好些扶桑人偷偷跑下山,你可要做好防范啊。”看到堆积如山的银子,程名挺虽然心中也很欣慰,但是却让他有点担心。毛利安奴拍了拍胸脯:“将军放心,前几日并没有铸起围栏,让这些扶桑人有机可乘,昨天族人抓住一个逃跑的扶桑矿工直接枭首示众,估计这帮人不敢随便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某担心的不是这里面的矿工,而是担心银山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程名挺很清楚财帛动人心的道理。将心比心,若自己是这里的统治者,如果发现这么大一座银矿山,什么风险都是值得冒的。整个石见银矿场,已经有将近5000名扶桑矿工,而护卫加上毛利安奴的族人也只有两千人左右。如果只是管理这些矿工程名挺自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别说是5000矿工,即使再加上十倍,他这些护卫也能够轻松应对。程名挺担心的是,消息透露出去以后,会引起扶桑舒明天皇的窥暨。不管怎么说,这就是人家的主场。更何况,这笔财富实在太大了,对方很可能会铤而走险。要知道如今整个扶桑国一年的税赋才是二十几万贯。而这里一个月起码能够冶炼上百万贯的银子,江南山高皇帝远,杨帆想支援也赶过来不了这么快。眼看着这里白银越来越多,而杨帆已经拉着准备好的银子准备回江南,程名挺还真是担心出点什么事情。其实程名挺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由于石见银矿大量招工,又有一些扶桑人逃出去,这里出现大量银矿的消息瞬间传遍整个扶桑国。扶桑国国都平城京,是扶桑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的平城京即建于该奈良县境内,这里住着90%的扶桑国权贵。作为扶桑国首领,舒明天皇自然也住在这里。不可否认,舒明天皇是一名有抱负、有野心的君王。刚登基不久,他就派遣唐使前往大唐,目的当然是为了偷师,可谓是野心勃勃。如今知道杨帆这样一个外来人居然在自己的国土发现了储量惊人的银矿,自然是起了歪心思。于是乎,这位天皇急不可耐的招集各位大臣前来商议该如何收回石见矿场。可研究了半天,如果用正常的手段根本就没有收回矿场的理由。毕竟,杨帆可是通过“正规”手续购买来的。现在舒明天皇真有些垂足顿胸。当初还以为这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却没想唐人在那里发现了这么大一个银矿。根据扶桑人细作的消息,石见银矿日产几万两的银子,这怎能不让他心动?与诸位大臣一合计,舒明天皇决定铤而走险。“滕原左大臣,某决定出兵拿下石见银矿,你觉得如何?”左大臣,乃是扶桑国朝廷事实上的最高责任者。既然想要出兵拿下石见银矿,自然要征求滕原边上的意见。滕原边上想了想,说道:“天皇陛下,如果咱们无故攻伐对方,会不会令大唐出兵,据说买下石见银矿的杨帆乃是大唐朝廷的大都督。”听到这话,舒明天皇犹豫了。确实,大唐如今兵锋正胜,谁敢硬刚大唐啊!如果大唐真的出兵,他们扶桑国只有灭国的份儿。可舒明天皇却心有不甘啊!这么大一笔财富放在那里只能眼睁睁看着,岂不如同在饥饿的狼面前放一块肉却不准吃一样扯蛋?当然,不仅舒明天皇不甘心,井边四郎更不甘心。作为扶桑国右大臣,自从出使大唐,见识过长安的繁荣以后,对于清贫的生活再也过不习惯。如今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拿下石见银矿,他绝对不会放过。在他看来,如果有了这个银矿,拿着钱去大唐生活也能成为人上人。看到舒明天皇有些打退堂鼓,赶紧劝道:“天皇陛下,这座银矿真的如传言所说的那么大,得罪唐人这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