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证据确凿(2 / 3)
太极殿内的众多官员纷纷下跪请奏。即使是与杨帆较好的程咬金这些军方大佬,此时也不知如何为杨帆辩解为好。看着众朝臣群起要求自己严格查办杨帆,李二陛下心头愤慨不已。这些人简直太可恶了!要不是知道杨帆并没有牵扯到刺杀一案,那岂不是要被这些人钻了空子?越想越气,李二陛下愤然问道:“当初杨帆与恪儿被刺杀,主谋已经查清,乃是清河崔氏所为,而且当时杨帆受伤更严重,属于受害者之一,为何众卿还要紧抓此事不放?”王吉峰脸色一肃,宛如正义的使者,大声说道:“陛下,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虽然杨帆当时也属于受害人这一,但是杨帆窝藏刺客,甚至在把刺客放走以后还资助其武器,让刺客在扶桑国称王称霸,属于通敌卖国。”“如果不把杨帆押解回京,把事情彻查清楚,恐怕难以服众啊!请陛下明鉴!”“请陛下明鉴!”众多朝臣又赶紧附合,仿佛杨帆已经成为了最大恶之人。压抑住心头的怒火,李二陛下咬着牙后槽问道:“如果朕硬要说刺客之事与杨帆无关呢?”王吉峰等人互视了一眼,言辞凿凿的说道:“陛下,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杨帆藏匿刺客,甚至是通敌卖国,当然,如果陛下一定要维护杨帆,臣等也无话可说,不过,这可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也会有损陛下的英明形象。”李二陛下腾的一声直接站了起来,怒不可遏道:“呵呵,你们还真是真的好臣子啊,居然会朕的名声考虑了!”虽然看到李二陛下怒气沸腾。但王吉峰等人却没有后退的打算。毕竟,好不容易抓住了杨帆的把柄,有机会把杨帆逼到绝路,他们当然不会放过。只见王吉峰领着一众官员跪地请奏道:“陛下,为了维护朝纲法纪,为了给百官和百姓一个交代,请陛下下旨押解杨帆回京!”看着跪倒一大片的官员,特别是长孙无忌,李二陛下真想下去踹这家伙一脚。为了一点私利,罔顾自己掌控江南的计划,长孙无忌这个大舅子与自己渐行渐远了。即使李二陛下气愤的不行,但面对这么多的官员,他还真不能把这些人怎么样。死死的瞪了王吉峰一眼,李二咬着牙对着御史言官一字一句说道:“你们一直说杨帆通敌卖国,要严惩杨帆,可若说这事与杨帆无关,那你们刚刚没有证据便随意弹劾杨帆又该当何罪?”“这……”听到皇帝这话,众官员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眼神齐刷刷的看向了王吉峰。他们也想确认,到底王吉峰有没有确凿的证据。见到王吉峰点头示意后,黄峦等御史言官开口道:“陛下,若有证据证明刺客之事与杨帆通敌卖国无干,那么我们就承认刚刚弹杨帆之请奏属于子虚乌有。”在他们看来,王吉峰所说的刺杀一案,杨帆绝对逃脱不了干系。因此,对于刚刚那些对杨帆影响不大的弹劾反倒不甚在意了。原先之所以紧抓不放,只不过是想通过那些事攻讦杨帆已达到逼迫皇帝放弃掌控江南的目的。如今有了更好的把柄,自然不会在意那些风闻奏事的弹劾。看到这群官员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萧瑀有些好笑。若说杨帆真的私放刺客,甚至通敌卖国,也许皇帝不会力保杨帆。可很明显,杨帆如今已经成为皇帝打开江南局面的那把尖刀,李二陛下怎么会轻言放弃?不管有多少官员弹劾杨帆,李二陛下都会把杨帆保下来!所以,萧瑀百分百肯定,李二陛下是给这些官员下套呢!这帮文官大抵以为刺客一事是压垮杨帆的最后一根稻草,指不定心里正欢呼雀跃呢!他们哪里知道,却给李二陛下找了一个借口。更主要的是,这些御史言官也说了。如果有证据证明杨帆不是通敌卖国,那么其他的弹劾就相当于子虚乌有。一旦皇帝把证据亮出来,那么就相当于给杨帆披上一件刀枪不入的铠甲。因此,现在的杨帆和李二陛下早已然立于不败之地!萧瑀不禁怀疑,难不成这件事是杨帆早就计划好的?否则,杨帆怎么会把这件事早已安排的如此无懈可击?这个念头一起,萧瑀不禁吓了一大跳。若真是如此,那杨帆也实在太恐怖了。要知道扶桑刺客一事,那可是一年多之前的事了。难道那时候的杨帆就已经开始谋划江南?萧瑀这边震惊的不行,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却已经是一片哗然。刺客一案,在清河崔氏覆灭以后其实已经告了一个段落。如今王吉峰以及一众江南士族的官员又想拿这件事小题大做,显然是想与杨帆和李二陛下死磕到底了。毕竟,一旦把这件事爆出来,如果不查个水落石出,皇帝根本没法向百官交代。现在陡然被爆料出来,怎能不引起哗然?毕竟,这可涉及到通敌卖国,无论在律法还是道德上,都是绝对不能容许的!此时,长孙无忌站出班列,声音铿锵有力:“臣领百官恳请陛下核实刺客一事,若杨帆当真有通敌卖国之嫌疑,当马上剥夺其大都督之职,同时召集三司会审,对杨帆严惩!”“请陛下核实此案!”“请陛下将通敌卖国之人拿下,以正国法纲纪!”“对,杨帆这等吃里扒外之辈,必须予以严惩!”“陛下,大唐乾坤朗朗,居然还发生这样的事,某不屑与杨帆同朝为官也!此事若不严惩,不足以正国法;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严惩,不足以安天下!”此时文官阵列群情激昂,一个个义正辞严,直接化身为正义的代表,恨不得现在就将杨帆这个罪魁祸首砍了脑袋!而一些亲近杨帆的文官只能面面相觑,变得默不作声。毕竟王吉峰的架势显然有真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