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你管这叫增产仙方(2 / 3)

加入书签

实物出来,而是天天讲课键政,便是因为讲课讲的再天花乱坠,那也是在诏狱里吹牛皮,对这个世界产生不了太多实际影响。毕竟,自己讲课的对象只是两个勋贵二代而已,又不是大明帝国真正的掌权者,他们知道了‘摊役入亩’和‘白银宝钞’,就能贯彻落实下去吗?估计得等他们成长为大明帝国的当朝权贵的时候,才有一丝可能。至于日本的‘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那更是他们出狱后很遥远的事情了。但是,任何跨时代的实物,意义都跟讲课键政不一样。因为东西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就摆在面前的。而如果小规模生产的化肥能搞出来,这两个勋贵二代,只要上交给朝廷,估计马上就会获得减刑乃至免刑。人心都是肉长的!大胡子高羽两次花大价钱找人,就是为了救自己出狱;曹公子也曾在自己落魄之时伸出援手,落水后救他上船,更是因为自己吃了挂落,也被关进了诏狱。虽然这些事无一不违背了姜星火的主观意愿,但在客观上,人家就是在帮自己。所以,姜星火也准备尽自己的一份力,拉这两兄弟一把。时间过得很快,也就一顿饭工夫,在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特意嘱咐过的情况下,锦衣卫请来负责给人疗伤的袁珙,就拉着一车奇奇怪怪的炼丹工具驶进了院落。很快,所有工具都齐全了。姜星火对这种特权阶层把诏狱当自己家的行为,已经彻底麻木。有权力,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看着眼前焦炉的出烟口,被袁珙从炼水银器具里拆下的瓷管堵上,导进了放置好绿矾的瓷缸上。“开炼?”袁珙问道。“开始试验。”姜星火纠正道。袁珙清了清嗓子。“好的,那现在开炼吧。”很快,袁珙就为姜星火等人展示了这个时代,炼丹道士的种种专业装备。姜星火有一点没想到的是,虽然炼丹道士不清楚这些物质的具体化学元素属性,但在一代代的实践(作死)中,他们已经传承掌握了一套成熟可靠的操作方法。袁珙首先给自己的手部和面部涂抹了一层浓厚的油脂,这是用来防止煮沸绿矾后,硫酸烟雾对人皮肤表面的腐蚀。随后,袁珙穿上了一层以棉花、丝绸、麻布混合制成的炼丹道袍,还戴上了类似于面甲的东西。朱高煦拿着一把铁铲,正在往焦炉里铲煤。李景隆则躲得远远地看着,生怕出点意外把他炼没了。而在一墙之隔的密室里,只有郭琎和柴车在记录墙内的对话。朱棣和朱高炽,以及被招来的户部尚书夏原吉,龙虎山正一派当代天师张宇初,都来到了另外一个较远的院子里。毕竟,那边只有密室是隔音的,可他们总不能在密室里炼焦吧,所以只能跑到了离得远远的地方,靠守在姜星火所在院落门口的忠义卫所伪装的狱卒,肉眼观察后结合密室内的记录,来非实时传递信息。“陛下。”策马赶来出了一身汗的夏原吉扶正了官帽,忍不住问道。“姜先生真的说,他的这个仙方,炼出的东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让农作物亩产量翻倍?”“确实如此。”朱棣仿佛看透了夏原吉的心思,平静地说道:“夏尚书莫说不信,朕听了,朕到现在也是不信的,可”夏原吉抹了把汗笑道:“可因为是姜师说的话,所以陛下也就打算试一试?”朱棣没说话,点了点头。虽然朱棣隐藏的很好,但夏原吉这个老官僚,依旧在朱棣的表情中看出了细微的端倪。皇帝很希望这个仙方是真的。夏原吉不禁有些感慨,姜师可真是无所不通啊,不仅在经国济民之道上有着高屋建瓴的视野,以及推陈出新的大气魄、大智慧,就连农业上,也有这般见地,竟然能发明出增加土壤肥力的仙物。是的,就是仙物。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种田这件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财富就是土地产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最好办法就是看他有多少亩土地。在百姓眼里,皇帝拥有天下之地,所以皇帝是地位最高的。而不是皇帝地位高,才拥有天下之地。在这种唯土地论的时代,土地与后世的资产几乎可以画等号去理解。那么试问,只要得到就能让你资产翻倍的东西,不是仙物是什么?且不说夏原吉这边心思转动不停,皇帝和大皇子身前,指挥着几个炼丹道士正在开炉的龙虎山天师张宇初,心里也是有些犯嘀咕。张天师身着羽衣道袍,头戴方巾,臂弯处搭着拂尘,微微有些出神。一开始,当张天师坐在京城里正一派分观的时候,听到皇帝宣旨召见他,张天师非常高兴。因为在建文朝的时候,道门非常受到建文帝身边齐泰、黄子澄那对卧龙凤雏的敌视。张宇初当年三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且人生阅历丰富之时,乃是做事业的最好时光。张宇初作为道门领袖,如何不想振兴道门呢?奈何在朝廷的打压下,他也只能退居黄箬峰下,连龙虎山大上清宫都不能回。好在四年的时间过去了,建文被燕王给赶下了龙椅,张宇初连忙启程前往南京城向新的皇帝表忠心,为道门振兴争取机会。谁曾想,皇帝把他召到诏狱来,竟然是让他炼煤烧绿矾?张天师是万万没想到啊。至于皇帝说的什么“仙方”,张天师更是一个字都不信。我们龙虎山正一派炼丹,从五斗米教算起,已经传了一千多年了,什么丹我们龙虎山不会炼?至于能让粮食亩产量翻倍的?抱歉,听都没听说过,吕祖都没这能耐。哪怕你是皇帝,你跟我张天师说今天诏狱里的一个囚徒有这仙方,还要现场开炼,那我也只能心里呵呵,表面对你说“好的陛下”。“张天师,没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