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明亡于没钱(2 / 3)

加入书签

死的话。”“【绝对理性】的他们,由于【武力相同】,所以一人无刀一人有刀或是两人有刀,都是‘丁’倭寇无法对付的。”“换言之,在三个人的场景下,‘丁’倭寇是必死的。”朱高煦这时候明白了过来,说道:“也就是轮到‘乙’倭寇提议的时候,4个人里,就形成了‘乙’倭寇和‘戊’倭寇都无刀,但‘丙’倭寇和‘丁’倭寇都有刀,还是均衡的武力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不会走向协商解决呢?”“这便是打破博弈了,也就是掀棋盘、掀桌子。”姜星火答道:“实际情况中当然可以,但是在我们这个‘倭寇分银’的例子中不行,这是一个【绝对理性】的博弈模型,现在只在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假设,尽量不考虑动武的情况。”讲到这里,朱高煦终于彻底明白了‘倭寇分银’的含义。朱高煦主动说道:“那如果我们扮演的是‘甲’倭寇,我们自己可以留下98枚八思巴文银币,然后给‘乙’倭寇提议里最吃亏的‘丙’倭寇和‘戊’倭寇,各自1枚八思巴文银币就可以了。”‘甲’倭寇的分配方案是:‘甲’倭寇98枚,‘乙’倭寇0枚,‘丙’倭寇1枚,‘丁’倭寇0枚,‘戊’倭寇1枚。“所以。”“你们懂了吗?”姜星火看着蹲在地上的两人,说道。“在存量博弈里,赢者必须通吃也只能通吃,否则,其他的博弈者就会让他输到尸骨无存!”“那么,在税收这场博弈里,如果是朝廷、地方、民众三者进行博弈,伱猜猜三者的博弈最优解是什么?”——————密室中,开始变得落针可闻。“陛下!这是诛心之论!”蹇义跪下道:“陛下真的要放此人出狱吗?”“有何不可呢?”朱棣淡淡道:“朕本就是为不可为之人,这天下还有朕不敢用的人吗?”朱棣站起身来,缓缓踱步,脚步坚定无比。“天下英雄,不该是朕的囊中之物吗?《史记》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姜星火这般天纵奇才,便是在诏狱中,也是合该被朕注意到,给予重视的。”“难道蹇尚书觉得朕没有用姜星火能力,还是没有用姜星火的肚量?”“若是论智谋,道衍大师朕都用的,为何用不得姜星火?”“若是论军略,看遍这九州名将,又有谁是朕的对手?姜星火一介书生,能威胁到朕不成?”“蹇尚书,不妨说出你的答案吧。”“税收这场‘存量博弈’里,朝廷、地方、民众三者对弈,朝廷的最优解,到底是什么?”蹇义沉默半晌,艰难开口。“朝廷拿走全部税收,地方不得截留,民众不得拒缴。”朱棣咄咄逼人:“地方呢?”“不给朝廷上缴,地方拿走全部税收,民众不得拒缴。”“民众呢?”蹇义汗如雨下,不敢回答。“说!”“民众.拒缴!”——————“想来聪明的你们已经明白了,税收,就是最典型的存量博弈。”姜星火继续说道:“也正是因为存量博弈的‘赢者通吃’这一特性,朝廷与地方,朝廷与民众,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然,‘倭寇分银’的存量博弈模型,是建立在【绝对理性】的基础上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来谈事情,那么百姓除非饿死,否则都会继续全额缴纳赋税,地方也绝对不会截留,会忠实地执行朝廷的命令.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不仅地方需要有自己的钱来做事,等朝廷拨付的钱既不及时也不现实,百姓如果缴纳不起赋税,也肯定不会等着自己饿死,或许百姓不会造反,但是百姓会选择迁徙到别的地方。”“而恰恰正是因为这种【非绝对理性】的存在,朝廷的税收制度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崩坏。”“之前我们讲过土地兼并的问题,土地兼并对于王朝来说,造成最大的影响就是王朝的税基减少,而一旦税基减少,收不上来税,那么王朝的各种执行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譬如修缮水利设施、维护驿站、给军队发饷、给官员发薪等等。”“说白了,帝国灭亡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是最直接的,就是没钱。”姜星火笑道:“这世界上确实有钱解决不了的事,但这种事一般很少,只占一成;三成的事情呢,都需要钱来解决。”“剩下六成呢?”朱高煦问道。“剩下六成,得加钱!”几人不由地莞尔。笑过了,姜星火方才继续说道。“我认为大明的税收制度问题,已经埋下了隐患,这种隐患,或许在数百年后会剧烈地爆发开来,让大明亡于没钱。”事实上,这已经是姜星火委婉的说法了。大明因何而灭亡?说法很多很多,什么小冰河期、地震、皇帝不行.但姜星火认为,最直观的一点,还是没钱。如果有钱,李自成能领得到工资,他不还是会乐呵呵地送快递?至于造反吗?如果有钱,不用刮百姓的地皮,不用加征辽饷,怎么会闹得流民遍地呢?如果有钱,能够在后面屯军练兵,直接拿钱砸不死后金吗?砸不死,只能说明钱花的不够多。然而事实很可惜,大明就是没钱。为什么没钱?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作为传统封建农业帝国的大明,主要的税基是农业税,跟近代工业化国家不同,工业化国家的农业税只占一小部分。所以,大明唯一的财富来源就是刮地皮,就是苦一苦百姓。苦一苦士绅?别闹了,士绅又不纳粮。这便是税收的公平和效率问题了。兼顾效率,就没法公平;兼顾公平,就没法效率。嗯,大明两个都没做到就是了。“姜先生的意思是?”夏原吉微微蹙眉问道。“既然税收制度是博弈,那么其实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