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画饼大师朱棣【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朱棣此言一出,朱高炽和朱高煦,顿时难以遏制地紧张了起来。这是父皇第一次,在他们面前,公开地谈论起隐约涉及“立储”的这个话题。随着朱高煦出狱时间的临近,他在军界的好战友们,譬如什么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永春侯驸马都尉王宁、武安侯郑亨、城阳侯张武、同安侯火里火真总之,除了顾成和张辅,有名有姓的靖难功臣,基本都上书建议皇帝早日立二皇子为储君了。面对如此一致地支持朱高煦的呼声,朱棣的头也很大,虽然敲打了一番,暂时压制了下去,但是朱棣很清楚,堵不如疏。靖难四年,朱高煦无数次地带头冒死冲锋,早已成了燕军精神上无形的大纛。朱高煦在燕军中,上到将领下到士卒,对这位当世第一猛将都很服气,燕军又是朱棣登上皇位的基本盘,朱棣不能不慎重考虑这一点。“若是老二没有立下这么多功劳就好了”朱棣感受着身后二儿子有些粗重的呼吸,心头默默地想道。如果老二不是这么猛,本就是燕王世子的大儿子朱高炽,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储君。儿子们都是嫡子,但毕竟立长不立幼,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可偏偏老二立的功劳太大,朱棣赏无可赏。而在四年的并肩作战中,父子二人亦是于千军万马间无数次舍命搏杀,不知道有多少次,都是朱高煦不顾一切地遮护着父亲,亦或是拼命完成父亲交代给他的任务。人心都是肉长的,朱棣与朱高煦既是父子又是战友,朱棣很难不向更酷肖自己的二儿子偏心一些。正是因为现实因素(燕军支持)和心理因素(朱棣偏心),所以朱棣才给了法理上站不住脚的二儿子一次非正式争储的机会。当然,也是要用朱高煦好好替自己办事。嗯,最终解释权归朱棣所有!虽然朱棣并没有明说,让两个皇子主政南北直隶两块试验田的更化变法,到底是不是在挑选他所钟意的储君。就如同那句“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一样。反正画饼高手朱棣一贯是这样给儿子们画大饼的。至少在口头上,两个皇子主政南北直隶推行更化变法期间所取得的成绩,与是否会成为朱棣所选择的储君之间,并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可朱高炽和朱高煦也没办法啊!画的大饼就摆在眼前,虽然说最终解释权在朱棣手里。朱棣既可以说这是真的,也可以说这是假的,可是谁能当假的来对待?谁敢当假的对待?你当成假的,觉得父皇在忽悠人,所以不好好干活,不认真推行更化变法。可最后父皇若说这真的,他就是在考察两个儿子的治国水平来决定储君人选,那这储君大位不就便宜别人了?所以,哪怕明知道父皇是在画饼,朱高炽和朱高煦也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认真对待。朱棣看着两个儿子的反应,满意地笑了。秉持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原则,朱棣继续说道。“如今正是大明百废待兴之时,所以南北直隶这两块试验田的更化变法,当然要推行下去,但其他方面,譬如人口、粮产、经济、文教.也是不能忽视的。”听罢,朱高炽和朱高煦不由地心中暗暗叫苦。若单单是推行更化变法倒也罢了,虽然事情繁琐且措施众多,但归根到底,一件事一件事地办,在南北两个直隶里推行,只是几个府里需要办的事情而已,总是顾得过来的。可若是连人口、粮产、经济、文教这些都要抓,那治政的工作量可就不止翻一倍了。说的夸张些,即便是有一套班子辅助,到时候每天有没有时间睡觉都不好说。毕竟寻常的布政使可以摸鱼,可是两个皇子为了自己的皇位必然不能摸鱼啊!“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朱高炽犹豫了刹那,开口问道:“若是更化变法措施的推进情况,尚且有个确切的衡量标准,可是人口、粮产、经济、文教,若是真的为了发展而发展,岂不是会出现各种乱象?”朱高炽没有点透,但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他想说的是什么意思。譬如人口,如果人口这个指标成了两个皇子争储的指标之一,那么手段糙一点,会直接从其他地区抢人,手段润一点,则是以利诱之,诱使边境上的其他布政使司的居民过来。这种手段,在唐代杨炎两税法更化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为了引诱“客户”到自己的辖区,从而增加政绩,唐代的各地官员纷纷推出了各种移民优惠政策,以一些蝇头小利,诱惑老百姓移民到自己的辖区内。而粮产、经济、文教,同样会涉及到倒卖粮食、强征暴敛、科举舞弊等种种乱象。说白了,如果拿指标去考核两个皇子,并且激励是储君之位。那么就千万不要高估人的自觉性了。朱棣的指节,有规律地一下一下敲击着椅子的扶手,他看着坐在下首的朱高炽。朱棣忽然说道:“老三。”“儿臣在。”一身斗牛服的朱高燧收起堪舆图卷轴,躬身应道。“父皇交给你个任务。”朱棣慢条斯理地说道,“你两个哥哥,谁做错事,不论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还是给别人脸上抹黑,都要警告。”“事不过三。”朱棣的话语虽然风轻云淡,但却是让朱高炽和朱高煦齐齐心头一震。明面上,朱棣把监察的事情交给了老三。可谁知道朱棣还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谁?想要耍小动作,不论是自己作弊,还是给别人泼脏水,都不可能完全做到天衣无缝。被查出来,别说什么事不过三,只要有一次,朱棣无疑是会失望的。而最终的指标结果,其实远没有朱棣的态度重要。换言之,耍小动作的损失,已经大到了两个皇子都承受不起的地步。朱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