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横征暴敛(1 / 2)

加入书签

正当赵吉的心中琢磨着,该怎样回应对方的这般说法之时。站在高俅不远处的宿元景,便忽地驳斥出声:“高太尉呀,你的这般说辞,又跟那巧立名目强加税赋于民的做法,有何区别?”“如此做法,无非就是在饮鸩止渴罢了。”宿元景见高俅听完这番话之后,非但不予理解,反而还极其不屑地将头扭向了别处。心中一急之下,便赶忙向前走两步,对着坐在最上首的赵吉,便呼地拜了下去:“官家呀,刚刚高太尉之言语,当真万万不可取。”“若是不然的话,只会逼着那些平民百姓们,更快速地加入乱党之中!”“到时候,一旦那些百姓们纷纷逃走了,那所谓的平安乐业税却也是收不上来的。”“如此一来,不仅国库之中存不到税银,相反还会失去了民心。”“于国家稳定层面,当真是毫无益处呀,官家!”可让宿元景没想到的是,他的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高俅,便忽地满脸不屑道:“宿太尉呀,你如此说法,是不是就有点儿危言耸听了?”“假如一名税官的治下,共计一百名百姓。”“在听闻了官家的如此收税之法后,一下子,便跑了七十人。”“可即便这样,咱们朝廷的收税官,却仍然可从剩下的那三十名百姓的兜儿里,将原本一百名百姓的税银,一并收缴上来。”“即便那缴税的人口少了又怎么样?”“咱们仍能从剩余的那些百姓们手中,收取原本该收取的那些税银数目。”“至于宿太尉刚刚所说的什么,国家动荡之类的话语。”“在微臣看来,更是无稽之谈!”“官家治国有方,四海传名。”“朝廷兵锋所指,八方臣服!”“咱们大宋朝有着如此至圣、至明之明君管理着,又怎会国家动荡?”“宿太尉呀,我看你当真是危言耸听了!”宿元景面对着高俅的强词夺理,一时之间,却也找不出任何语言去辩驳他。于是这会儿,便只能向着赵吉,连连恳求:“官家呀,刚刚高太尉所说之法,虽听着合理。”“但如此一来,必会加深天下百姓们的苦难。”“使其生计,更加艰难!”“试想一下,如果到时候,天下间的百姓们连米都吃不起了。”“那咱们的大宋江山,又怎么可能安稳得了?”“到了那会儿,莫说上缴税银了。”“大批量饥饿至极的百姓们,在那些反叛头子们的蛊惑之下,必然会纷纷加入反叛组织。”“与那些叛贼乱党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朝廷!”“就为了那么一点点税银,便致使咱们大宋朝的时局越加动荡。”“令那些反叛势力,日益强大。”“如此做法,又跟杀鸡取卵有啥区别?”“官家呀,莫要信高俅之言语,误了家国天下呀!”宿元景越说越是大声。待到最后,几乎就是喊出来的。可站在旁边的高俅,在听完这话时,其脸上的神色非但没有一点儿自省之意,反而笑得更加不屑了。赵吉双眼微闭,轻叹了口气:“好了好了,宿爱卿,你就莫要喊了。”“大不了,咱们再去想想别的办法,也就是了。”宿元景的脸上,掠过了一丝苦涩。声音之中,也是饱含激动:“官家圣明,官家圣明呀!”赵佶瞥了宿元景一眼:“既然宿爱卿你,不同意那高爱卿的说辞。”“那就请你来出一个,让国库充盈起来的办法吧。”“毕竟在将来,无论是出兵平叛还是为民抗灾,亦或者是文武百官们领取俸银,都是离不开银两的。”“宿爱卿你,既然不同意那高爱卿的意见。”“却总得给出一个解决之道吧?”宿元景本欲推辞,可是转念一想,那赵吉所言也没有错。他身为大宋臣子,为国分忧为当今官家分忧,也是分内之事。如此一来,这宿元景便只好对着赵吉,连连点头:“官家,微臣这里一时半会儿,却也给不出来太好的建议。”“若官家非要微臣说呢,那微臣给出来的建议就是:”“先前,微臣从工部那里买回去的那款黄金地热系统,其供热能力也是相当不错的。”“且其他同僚那里呢,通过私下里交谈也让微臣知道了,那些同僚们回家用后也感觉,甚为不错。”“所以微臣在这里,给官家出的办法就是:”“何不让工部开足马力,多多生产那种地热系统呢。”“到时候,再于朝中找一官员,委托其代朝廷向民间售卖那种地热系统。”“按照微臣的琢磨,如果这般地热系统,一旦被那些百姓们买回去,必然会收获极高口碑。”“到时候一传十十传百,那咱们工部所产出的这种地热系统,必然会销售得火爆异常。”“到时候,大批量的银子,也就滚滚而来了。”赵吉那里,先是一怔。随后,便满脸苦笑地摇着脑袋:“宿爱卿呀,你的这个法子虽然不错。”“可是现在,冬季已然过去了。”“再过些时日,怕是那树上的新芽都生出来了。”“天气,也只会越来越暖和。”“哪怕现在,便勒令工部的官员们即刻生产那种地热系统,却也需要时间的。”“等工部的那些工匠们,将一大批的地热系统赶制出来的时候。”“怕是已经到夏季了。”“那么炎热的天儿,让工部的官员们去卖地热系统。”“你认为大宋朝的百姓们,又有几人会买呢?”宿元景听完这话之后,不禁咧嘴苦笑。在看向坐在上首的赵吉之时,双目之中,也饱含歉意:“官家,都是微臣所虑不周。”“恳请官家降罪。”“可若除此之外,微臣这里在短时间内,怕是也想不到其他颇有可行性的办法了。”听完这话之后的赵吉,也没有去责怪宿元景。反而是对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先回队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