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调教纬国(2 / 2)

加入书签

点骄横气焰;陈诚等人不但不受宠若惊,反而嫌他干得不好、服务不到位,据实指谬、当面训导;而对这种类似耳提面命式的指教,蒋纬国还谦恭受之、真诚致谢。

“百闻不如一见。”罗斯对所谓“国min党的统治”有了一个不同的直观认识。而蒋纬国的这种举止,对张灵甫的触动更为强烈。这样大度的领袖,这样朴素的家庭、这样和谐的君臣关系,才是中华民国与封建社会最明显的区别,才是中华民国实现三民主义最根本的保障,才值得我们去为领袖流血、为党国牺牲啊!!

这时候,罗斯少将站起来,热情洋溢地发表祝酒辞:“先生们、朋友们,让我们为了自由、为了正义,为了打败一切法西斯,干杯!!”

校阅式后第二天,天放晴了,被陈诚看中的刘骁却出事了。

昨天,陈诚一上检阅台,便对台上一幅油画产生浓烈兴趣。两行坚定有力的排笔字,作了油画主题:“驱除鞑虏,还我河山!”画面上,硝烟浓烈,一辆日军战车撞开鹿砦,突进我军阵地,十几名佩带“虎贲”臂章的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迎着战车喷射的弹雨冲上去,真实再现了中华军人宁死不屈的铁血魂。他连连点头称赞,说这幅画得好,大气磅礴,转头又问王耀武,作者为何神圣?

当战地文工队最后一个出场,得知那个指挥演奏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的青年军官就是油画作者时,陈诚的好感更是油然而生,作为政治部部长、三青团书记长,爱护各类人才已成为他的职业习惯。

陈诚本想离开七十四军之前亲自见见刘骁的,哪知刘骁去了上高县,说是有一本木刻集忘在过去的房东家了,想趁今天放假取回来,结果没见着。临走前,他特地叮嘱王耀武一句:“记得代我找那个刘骁谈谈话,如合适,请速举荐来我处。”

王耀武当时还连连打包票,说这等事情,举手之劳,一定办到、办好。自己的部下、一个小中尉,竟然被委座身边这位最得力的上将相中,自己脸上也有光,说明七十四军出人才、自己领导有方呗。哪知道陈诚走后的当天下午,副官的禀告让他大出意料之外:刘骁有通共之嫌,已被军法处扣押。

这一消息惊得王耀武半晌说不话来,这gongchan党真是无孔不入,怎么也打进七十四军里来了!近两、三年来国共两党闹矛盾的事件,一一浮现在他眼前。(未完待续。。)

ps:国共两党闹矛盾的事件省略两千字,我发到博客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易搜索火林鹏云的博客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