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2 / 2)
,立即对董大儒竖起大拇指,“先生,你可以卖咸鸭蛋了。我开面馆,你卖咸鸭蛋,咱们生意肯定红火。”
董大儒乐呵笑道:“倒是不错主意。”
一顿饭,董大儒便给他讲解咸鸭蛋的制作过程,夸口自己腌制的咸鸭蛋,放在京城也是数一数二的。
饭后,秦復又陪董大儒闲聊了一会儿,便说到此次三国来使。
董大儒虽然身在乡野,对时局看得却很清楚,与他分析了一番。毕竟前朝为官多年,分析透彻。
随后董大儒有些困倦,便在院中棚子的躺椅上歇下,秦復去董大儒的房中看书。
这是他每次过来养成的习惯。
翻找之间见到一本没有名字的书,好奇地拿起翻开,是一本诗集。看字迹是董大儒亲笔,诗风也颇有董大儒年轻时的风格。
他随意翻看,被其中一首诗吸引。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没有诗题,内容大致写了牙牙学语呼阿父,如今长大相逢不识的一种凄凉。
董大儒原有一女一子,长女早年嫁人,难产而亡,儿子年少早夭,妻子悲伤过度郁郁而终,他此生未再娶,也无其他子女。
这首诗写在四年前。
莫不成董大儒还有别的私生子?
他朝门外看去,董大儒还沉睡着。他放下诗作,又翻找,看到书架顶端有个木盒子,盒子上挂着锁,但是并未有锁上。他伸手取下来,木盒很轻,他好奇地打开,里面竟然是空的。
不知道之前收藏的是什么孤本残卷,还是绝世文章,如此珍藏过,现在也不知东西放哪儿去了。
他将木盒放回去,抬头正看到盒子底部的图案,他愣住,将盒子重新取下来翻看。
丝毫不差,这和飞镖上的图案,和那些杀手耳垂上的纹身一模一样。
秦復的心口猛然缩进,身子不由地绷紧,双手也紧握成拳。
他不可置信地望着院中棚子下躺着的人,他怎么会和杀手有关?
他是长公主给自己找的先生,这大半年来他对自己倾囊相授。
长公主那么明智的人,难道也被他蒙蔽了?
他是前朝遗臣,他为庆哀帝写过传记,他对庆哀帝的忠心,从书中已能窥测。可相处这么久,他从未有露出半点对先帝和当今陛下的不满,他甚至希望他将来能够做一个能臣,他是能看清时事之人。
可他又有充分的理由去怀疑。
去年消暑假他离开时和董大儒说明去北山密林狩猎,当时他以为董大儒这样的文人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业,董大儒却爽快答应,并且很支持。
随后便有了杀手刺杀。
真正的原因在此吗?
秦復脑子有点乱。
这时棚子中的董大儒慢慢醒了,慢慢坐起身来,他立即将空盒子放回去。
原本是有锁的,里面放的也必然是重要的东西,很可能是和杀手有关,只是如今不知东西都在何处。
“秦小子!”董大儒唤了声,秦復忙应了声,走出去。
看着棚子中的人,心中顿时生出了排斥,甚至想立即逃离。
虚假的善意,比明晃晃的恶更可怕。
他还是理智地走过去,“先生,喝点水。”倒了杯水递去。
董大儒喝了半杯,放下茶杯后,又躺回去,叹了口气道:“老了,反而梦多了。”
秦復接话回应问:“先生梦见什么了?”
董大儒又长叹一声,沉默了须臾才道:“梦见年轻时候的事,梦见年轻时候的人。”
这话让秦復的心头又紧了一分。
他故意带着调皮口吻问:“先生就没梦见过学生?”
“梦见过。”
“什么时候?”
董大儒沉默了下道:“前段时间,梦见你在前面镇子上开了个面馆,还请老夫给你写牌匾。”
秦復笑了笑,附和道:“将来若学生开面馆,绝对请先生写匾额。”
二人玩笑了几句,董大儒问他刚刚看了什么书,秦復如实回答只翻看了一本诗集。
董大儒嗯了声,和他聊起古往今来诗词,讲解详细,不仅教他如何品诗,也教他如何写诗,一字一句都很真诚,将他当成疼爱的晚辈。
秦復有些恍惚。
他不愿去相信杀手的事情和董大儒有关,但是他又无法解释那个木盒下图案。
一个下午他都有点心神不宁,董大儒也察觉了,他搪塞说想今日见到三国使团的事,董大儒也没有再问。
回到城中,秦復就立即去长公主府,不巧,长公主今日进宫还没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