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东吴(上)(3 / 3)

加入书签

陈本眼见回长安之路被截断,有心率军死战夺路,却发现身边不过数百人而已。无奈之下,也随着众军四下奔逃。柳隐见目的达到自引骑军去据守通往长安的交通要道。

长安城守将郑恭,李辅远远望着自家人马失利被蜀骑拦截,二将踌躇不定,不知是否要出城接应。

司马骏重伤刚刚被接入城内,城外又是遭了兵败,若是魏军不能进入长安,凭借长安现有的万余兵力恐怕难以抵挡蜀军。

郑恭一咬牙,于是命李辅引两千骑兵,三千步卒出城接应陈本等各军。李辅领命于是率军杀出长安,柳隐麾下众骑分为数路拦截魏军,本部人马不过两千余骑,见状只得迎战。

蜀军的战术是姜维一手策划,有投石车这种足以摧毁敌方信心的武器,自然要用到战场上才行。魏家铁骑犀利,因此必定是已骑兵为主的冲锋。投石车的投掷距离有限,若是离自家阵地近了难免有误伤,所以打击的目标便是落在后面的魏国步兵。

步兵垮掉了,自然是退回长安城。若是使其入城,那么长安已然是难以攻克,这一战便没了战略意义。拦住魏军,使其不能进入长安城,是作战的关键,也是最终的目的。

骑兵方面,后方的步兵一败,骑兵孤掌难鸣也是撤走。蜀军的骑兵有限,主要拿来取追击魏国的步卒。为了能拖住魏家铁骑,只有在魏骑冲锋时不计伤亡的将魏骑“裹入”自己的阵中。

如此才能使魏骑难以撤退,无法支援步兵,而蜀军的骑兵也可以畅通无阻的冲到魏军步卒之前。

柳隐与李辅交手十几个回合,身上旧伤复发,衣甲之中不断的渗出血渍。魏将李辅见了大喜,力贯双臂招招与柳隐硬拼。越是硬拼用力,柳隐身上的血渍便是越多,伤口崩裂,柳隐落在了下风。

眼看用不了几招便能取其性命,李辅猛一提气重手频出。不想侧翼杀来一支蜀军,为首一员大将长枪翻飞,刺杀魏将无数。

李辅定睛一看,来着正是书汉大将军姜维。心知不是姜维对手,更兼蜀军逐渐增多,李辅胆怯,顾不上斩杀柳隐,当先率军撤退。

姜维来到柳隐身边,见柳隐血透重甲,脸色惨白,于是吩咐众军火速护送柳隐回归大营,自己率领众骑继续追击陈本的魏军——趁此良机消灭魏军有生力量。

望见李辅败回,郑恭也没有责怪的意思。论经验和能力,这长安城都应由李辅来主持防务。只是因为李辅是蜀国的降将,常年跟随的孟达又反水多次,所以朝廷虽留李辅在此,也只是作为副手辅助自己而已。

这一仗蜀军大胜,杀得魏军丢盔弃甲,血流成河。廖化与文鸯率领七八千人在长安城周围设防,阻截欲逃入长安的魏兵。姜维带着主力人马去追杀陈本的魏军,两边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廖化与文鸯正在安排军务,忽然后方数千魏骑杀来,领头的正是从蜀阵中突围的夏侯劭与张统二将。

老将廖化眉头一皱尚未言语,侧翼又是呐喊声响起,一支魏军不知从何处杀出来夹击蜀军,旗号上金字书写者“晋公司马昭”!

竟是司马昭的军队在此关键时刻赶了回来!

廖化对文鸯道:“事到如今,唯有分兵死战!”

“我引一军去抵司马老贼,残兵交与老将军对付!”文鸯一见司马昭,立即咬牙切齿,怒目横眉。

“死战不退!”廖化大喝一声,当先引领一半军力去战夏侯劭,张统的骑兵。

“死战不退!”文鸯与廖化异口同声,率领剩下的一半军力杀奔司马昭大军。

一方是魏国铁骑,一方是魏国晋公主力,无论哪一方都是苦战。廖化,文鸯深肩头重担,存了必死之心与敌周旋,誓死不让两支人马汇合入城。

战阵之中人马交错,喊杀声惊天动地,老将廖化抖擞精神手中长刀力拼夏侯劭,张统二将。二将欺廖化年老,合力并之,十几个回合竟是取之不下!廖化面色红润,每出一刀必是一声大吼,声势惊人。夏侯劭,张统不甘居于下风,各自奋力舞动兵器。

文鸯一骑当先,一手持枪,一手持鞭,直冲入魏军之中。拦路魏军兵将被文鸯枪挑,鞭打死伤无数。司马昭想起当年寿春城外文鸯率军冲营之事,不由得冷汗直冒,于是催动三军上前围杀文鸯。

魏军兵种占优,军力也是占优,廖化年纪已高战得久了便气喘吁吁,力道渐衰;文鸯纵然神勇,可面对杀不尽的魏军兵将一时也没有破敌之策,反是自家军卒损伤不少。

渐渐地,廖化与文鸯两支人马在魏军的压迫下被逼到了一起,背靠背作战,危在旦夕。

“看小说,就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