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评审(2 / 2)
不过他们阅卷多矣,经验丰富,目光老道,很少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
大浪淘沙,经过外厅的筛选,能进入初选的稿件不多,一共只得二十五份。这样工作量就轻得多了。
四个评委的工作氛围很是轻松写意,读一份诗词,就抿一口茶,或者浮一大白,精彩的点评妙句,信口拈来:
“向恒兄,这首《水调歌头》固有独到之处,可惜斧凿之迹太重,用典太多,反而落了下乘,可惜,可惜!”
“远山,你看这首《咏江》,破题气势不错,不过到了颈联结句则一泻千里,水平大跌,当为此子功力不足之故。”
“宋老,今有句曰‘长江风急送千里’,窃以为结合整首诗的意境,那‘急’字当改为‘高’,如此,方能烘托出那份志气高扬的气势。”
“嗯,不错,当如此。此子还需多推敲,多炼字。”
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当有好诗词,当即有执事过来,抄录好几份,然后传出去,在各个船只上诵读——这便是参加诗会的荣光,当作品得到传播,作者名声自然而然就得到宣扬。
有了名声,其他的东西就好办了。
“咦,好一首《念奴娇》,呵呵,原来是武山张致元的作品,果然不负众望……”
这时候,刘志清抽出了张致元的词作,精神一振,仔细阅读起来。
“看小说,就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