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视察远东(2 / 3)
远东包围所有的敌人。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现阶段,我们的胜利步伐并不慢,反而很快。我们取得了一个个的胜利。而这些胜利背后并不是凭空得来的,是靠战士们去冲锋陷阵赢来的。
对于日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只有集中最优势的兵力以最绝对的进攻打垮他们,才是真正的胜利。吃得多嚼不烂的结果就是让士兵们白白战死,付出巨大的牺牲换来原本可以用最小代价获得胜利。”
张蜀生微微一顿,继续道,“美英的问题,我们迟早要解决,但不是现在。放眼未来,我们是必然的对手,但现在,我们的第一敌人是人,第二是苏联,第三才是英美等国。
现在欧洲方面局势异常紧张,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在即,这正好是我们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欧洲的纳粹军团实力非常强大,苏联人已经抵挡不住了,这也是盟军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英美的实力强一分,欧洲的战火也能更ji烈一些,这对于我们静下心来消化远东,消化中亚和西伯利亚,甚至是处理问题,对苏联的进一步作战等问题,都是大有裨益的……”
张蜀生在这次军事会议上的讲话非常简单,虽然美国人看似成功地撤回去了数十万美军和三四十万苏军,多了小百万可战之兵,但实际上,这些部队将很快改头换面投入到欧洲战场去。
而欧洲打的越ji烈,亚洲越没事。
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苏联问题,远东的全局占领问题,问题,东南亚问题等等,都有了一个解决的时间段。
甚至,张蜀生猜想,如果自己是盟军高层,或者是华盛顿'政府',自己一定会选择一些牺牲,显然,鞭长莫及的亚洲和远东是不如欧洲迫切的。中国虽强,但却远不如纳粹军团带来的破坏和危机大。
军事会议后,张蜀生又视察了一些军事基地,伯力附近的军队也在视察范围,当天晚上,他拒绝了霍卫国的邀请,而是住在了军营中。
第二天一大早,张蜀生继续自己的秘密视察之旅,这一次,除了去军队外,他还要去战俘营看看。
一支由东北境内开来的近卫军装甲旅负责张蜀生的安全,一路上,张蜀生乘坐在坦克上,感受到了远东的7月。
和口内完全不同,远东的七月并不炎热,甚至透着凉意,伯力是很早的解放地区,乡间已经是一片片的良田,能够看到一些中国农民在田野里工作,甚至能看到履带式农用机械的身影,这里适合大规模种植。
在路过一处临河的田野时,张蜀生看到田地两旁有数十人排成队伍在那里让军队路过。
“停!”
装甲旅停了下来,张蜀生在中央特别警卫的护卫下走下了装甲车。
当他走到这些人不远处时,发现原来都是一些苏联人。
“这些人是做什么的?”
张蜀生随意问道,身边陪同的高枫参谋长随即解释道,“委员长,这些苏联人是我们农场的雇工,我们对苏联人的平民政策尚未实施,他们是不能获得土地的。”
“他们有抵触情绪吗?”
张蜀生看着那几十个吓得直哆嗦的苏联人,在这些装甲战车面前,苏联平民唯有深深地弯腰低头。
“抵触情绪肯定有,但并不强烈。苏联'政府'统治时期他们手中同样没有土地,为集体做活,甚至还吃不饱。如今,他们只是换了个工作对象,为我们的移民农场工作。”
高枫解释道。
张蜀生心里不由释然,是啊,苏联时期的公社劳作方式,苏联平民同样是没有土地的,大小农场清一sè是国家资产。‘被解放’后,这些苏联人虽然不在为集体农场劳作,但却变成了移民农场的雇工。
虽然工钱少,吃的也不如移民们好,但总归比起苏联时期是强了许多的。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高枫继续说道,“我们的移民都有武装民兵,他们手中的武器足以让任何苏联人的反对消失。我们的驻防部队也对移民和苏联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着高度警戒。”
远东目前还没有发生过特别恶劣的事件,毕竟这里离莫斯科实在是太远了,某种主义的光辉并没有照耀的那么透亮。
在西伯利亚曾经发生过一些比较恶劣的事情,粗蛮的苏联平民试图反抗或者说伤害移民,结果自然是遭到血腥镇压。
远东地区的移民政策和对苏联平民政策不过是照搬了西伯利亚的成熟套路。
张蜀生站在不远处打量着那几十个苏联平民,看着他们忐忑不安甚至是惶恐的样子,心里却是有些感慨,曾经何时,中国人就是这样,站在祖祖辈辈的大地上,惊惧地望着那些远渡重洋而来的西方人与沙俄人,东洋人,遭受他们的杀戮与掠夺。
所以,他心里对这些人并没有太多的怜悯,种族之争,既然失败了就要承担一定的后果。
至少在对苏联平民政策开始进一步推行之前,苏联人的处境不会有大的改善,而要成为大中华文明中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