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十四章 主父歌(1 / 3)
秦国的剑舞在《秦风?无衣》中结束,堂上肃杀之气总算得到了些许缓和。
我一直在观察赵主父,发现他对这样的欢迎仪式很不满意。虽然欢迎的是楼缓,但作为我赵国的大夫,受到这样的待遇,主父肯定很不高兴。
“楼大夫何不附和一首赵地歌曲啊?”华阳君开口笑道。声音偏于阴柔,可见为人也是阴狠有余而阳刚不足。
“我赵地并不擅长歌舞,缓此番也只带了几个粗鄙乐工,解解闷罢了。”楼缓推辞道。
“都说赵地多慷慨之士,岂无慷慨之歌?大夫莫要过谦。”魏冉冷冷道。
魏冉是现在的左丞相,不过都说他做不长了,因为前线的战况不利。实际上我知道他是此次楼缓入秦的交换筹码,他让出左丞相的位子,换来赵国不乘火打劫的承诺。
听了魏冉的话,主父显然已经坐不住了,几次挪动臀部,似乎想出头打击一下魏冉的气焰。我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了斗鸡,赵雍简直就是一只不斗不舒服死鸡!
如果他的身份被揭穿,恐怕我们都回不去。虽然秦国看起来很壮,在秦国出仕对于子孙的前途也很有利……但是!我生为赵国人,死为赵国的死人!
咳咳,其实有哪个自由的灵魂能受得了秦国的严刑峻法啊?
“丞相此言是矣,”我长身而起,“因慷慨之士而有慷慨之歌!故而敝国习俗,慷慨之歌只奉与慷慨之人。”
“客是何人?”魏冉冷冷道。
我毫不客气地走出侍从席,走到正堂朝秦王、太后拜道,“小子邯郸里人,为楼大夫随侍,粗通音律,愿献歌于太后陛下。”
“哦?”太后饶有兴致地看着我。
“小子虽粗鄙之徒,流于市井之间,却知道天下只有两位可称豪杰的人物。”我道。
“是哪两位?”秦王兴奋起来,撑着桌案。
反正不是你。
“在座皆是一时俊贤,何不一猜?”我伸展手臂,顺势站直了腰,微笑道。
堂上气氛顿时友好起来,说秦王的不少,说赵主父的也有,个别有说魏冉的,还有说齐王的,说孟尝君田文的……不一而足。
“小子看来,唯有太后与寡大君可称豪杰。”我道。
“赵主父开疆拓土,移风易俗,可称豪杰。”宣太后笑道,“妾一介女流,岂不是辱没了豪杰两字?”
“正是一介女流方才更令人钦服。”我正色道,“太后入宫时不过稚龄,奉先王不过八子。如今高坐君上,以陇、上为猎苑,渭水为浅池,巴蜀之地尽为后/庭。怒起可决一国生死,安息能弥天下刀兵,如此岂非一时豪杰?”
我见太后面露喜色,又看了看秦王,不由皱眉。我这么挑拨离间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秦王居然比太后还高兴似的。如果不是他们母子之情见不可破,那就是传说中的影帝了。
“仓促之间不曾准备,请借鼓吏。”我道。
片刻之间,鼓吏已经袒胸露腹在堂下排了一排。我过去将鼓点节奏告诉了他们,让他们随我的鼓声起鼓配合。
深吸了两口气,鼓槌重重地落在了蒙皮上。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我重复了两遍才发现最后那句用了“中国”,不过很快就安慰自己,赵人以赵国为中国,并不是不能理解的用词。更何况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小瑕疵,堂上一片静谧。秦国人面露惊色,楼缓面色凝重,主父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此乃我国中所传唱的《主父歌》。”我走回堂上,沉声道,“今以主父之歌献于陛下,谨奉请。”这首歌我还是有自信的,特意花钱找声乐老师教过,是我卡拉OK的必唱曲目。
“原来赵地也有如此武勇之歌。”秦王喃喃道。
“赵人武勇远胜秦人。”我道。
秦人彻底暴怒了。我发现转世以来最适合我的职业就是坦克,仇恨拉得稳稳的。估计现在主父表明身份,让秦人二者取一留下,他们很有可能选我。
“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我高声道。
堂上顿时清静下来,他们以为我口误,还是疯了?怕了?其实不是,我下半句话要等他们安静下来才说:“但他们所为的是自己的官爵,生活的优渥。这只是小勇!”
“真正的大勇是我赵国勇士!”我道,“他们以国为家,为国而战!相较之下,秦人战死不过是为财帛而死的蠢货,轻如鸿毛,而我赵国勇士却是为国献身的义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