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四十三章 大司寇(二)(1 / 2)
这位不速之客是李兑的门人,来我这里送请柬。照理说我比李兑的官、爵都要高,应该李兑亲自来的,但李兑好歹是一家之栋梁,也算得上是声名显赫,差点成为我顶头上司的人,所以派了个舍人过来示好。
在言谈中,那位舍人表示中尉兑丝毫不计较我杖毙他奴仆的事,也很感谢我为维护首都治安做出的工作。同时他因为没能挖掘我这样的贤人感到惭愧,尤其作为组织部长压力很大,工作没到位云云。
我喝了酒之后头昏沉沉的,恨不得他说完早点走,连连打了好几个哈欠那人才不识相地告退。苏西也早就不耐烦了,不等那人走出正堂就叫了小翼把我扶进屋里。我那时候已经仅剩一点点神智,知道有人给我擦脸擦身,随后就昏睡过去。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头还有点晕,看到桌子上的拜帖才想起来昨天李兑的人来过。至于谈了什么实在有些模糊了,还好昨晚有小佳在旁边斟酒掌灯,将谈话内容向我重复了一遍。
我头脑清晰之后,判断力也就回来了。李兑那小子故作矜持,其实自己也不是很有把握。人都是有感觉的,乐毅真是那么容易戏弄的么?至于他拉拢我的目的,今天上朝就可以知道了。
因为今天我要提出邯郸守备所划归司寇署。以后廉颇那小子就等于脱离了军队序列,成为武装警察部队了。虽然只有百来号人,但架不住哥是大司寇,随时随地都可以扩兵,而且不用打报告。就和三千年后一样,警察是公务员编制很难扩招,但人手不够怎么办?辅警呀!邯郸的游散人口很多,这个资源完全可以开发利用。
本来这事没那么容易解决,因为兵员配置是属于大司马的职权。好在赵国的大司马自从赵雍掌军之后就一直被架空着,公子成并没有把这视作对他权威的挑战,肥义也不觉得这一百人能顶什么事,按照传统上的兵刑不分,在很多人看来大司寇和大将军也没什么区别。于是,这一百人理所当然地划到了司寇署名下。
唯一一个反对意见是李兑提的。
“当年邯郸伙不过五千户,守备则有百人,是以一人管二百人余。”李兑道,“如今邯郸人口数十万,守备任只有百人之数,去老弱之后不足七十人,是以民多有敢犯者!臣请王上增扩守备,使未萌之犯畏而不敢。”
说得很有道理,人口少的时候一百个警察还够用,现在十万人口了还这点警察,的确会降低犯罪成本。更重要的是,这是李兑在向我示好,投我所好,好消除我们之间的隔阂。只有如此,到时候他才会有一支强大的国家暴力团队站在他身后。看来他还不知道我跟安阳君和乐毅的关系,否则死活不会同意扩充司寇署的武装力量的。
有了王命就方便多了。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漏洞。三千年后,你要是敢聚集百八十人上广场散步,铁定被抓,但要是开个保安公司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招募青壮聚在一起搞军事训练——只需要登记而以。现在也是一样,国君很怕卿大夫们造反,所以想尽办法限制卿族的势力,遏制世家的发展,尤其对世卿世禄感到恐慌。
但是……
诸侯都没有取消私兵,就连法令森严的秦国都允许私兵的存在。只要你有钱,就可以招募私兵,配备制式武器,甚至比制式武器更精良的武器。唯一管制的只有马匹而已,那也是考虑到优先国家。除了不要公开军事操练让人觉得害怕,你就是招募一万人的大军都没人管——当然,还没有人有钱到这个程度。
募兵制虽然已经在小范围内诞生,但是性价比极低,费用极高。初期的百金骑士就是募兵制,赵雍还没死就已经呈现出撑不下去的窘况。现在还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中央集权的意识也只是萌芽,私兵作为商周遗迹势必还会继续存在个几百年吧。
虽然我有命有爵,岁俸也涨到了八百石,但是要想养私兵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好在这个时代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公私分得不那么清晰,尤其脱离了军队编制的守备所,调动他们连虎符都不用。
而且还可以公开练兵。
我找来廉颇,两个人要了一间小包房,没有女乐,只有酒肉。廉颇见这阵势也收起了平时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先抓起骨头棒子啃了个饱。我因为有心事,所以吃得并不多。等他吃饱了,我也差不多好了。
“说吧,什么事。”廉颇道。
“廉子,你我相识也有一段时间了吧。”我先套近乎。
廉颇不吃我这套,重复了一遍:“说事吧。”
我脑中瞬间闪过了好多个开场白,好像没一个能用的。最后我说:“我想把你们守备所,训练成一支精锐。”
“好啊。”廉颇十分爽快道。
“你不反对?”我疑惑了。
“为什么要反对?”廉颇端起酒喝干,“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天下战国征伐不断,好男儿当然应该上阵封爵,谁想一天到晚混在市井里?”
我一想也对,老是拿我那套虚无的三观来套这些上进的好男儿显然不太合适。我索性直接道:“操练过程会很苦,能行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