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一三一章 连环(2 / 2)

加入书签

她碰到了我。这不是我自夸,极有可能换个法官就让她混过去了。

虽然我对绝大部分人的忠诚都持怀疑态度,但宁姜是例外。她背叛我没有任何好处,因为没有人会听信一个女人。她能对我造成的最大伤害就是一走了之。而她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她现在更害怕我让她走。

“我会给她九尾白狐印,剩下的人马由她调动。”我对庞煖道。暗驭手那边只认印不认人,这个规矩定下来,哪怕许历袁晗这样的亲近之人也不能违背。

庞煖一一记下,又问道:“两个小子带不带?”

“带。”我觉得庞煖有些婆婆妈妈,“反正赵牧我肯定要带。”现在列国间名将出得最多的就是秦国,而且让人羡慕的是秦军后备梯队人才济济,从现在的老将司马错到未来的章邯,从未有过青黄不接的时候。除此之外,秦军的战法也很值得学习,有必要亲身感受一下。如果可能,我更希望能够带着赵牧亲临韩魏的指挥部。

人员最后确定时候,我自己也不由苦笑。自己好像已经把所有人都带去了新城。这样实在太过醒目,如果墨家要扩大地盘,首先得从魏国大梁和韩国南郑开始,直接就将手伸到新城,难免让人感觉居心叵测。既然濮阳的工作已经展开了,那么索性将郑艺和严无咎一并召回,让他们俩分别主持大梁和南郑的共济会建设。

梁惠就是大梁人,家里是贩卖齐盐的商贾,和陶朱氏也有生意往来。我本想让她留在大梁负责协助,谁知她说什么都要跟我去新城,我只好由着她去。说到底,她只是墨者的家属,我对他们并没有命令的权力。

大梁和南郑的共济会工作我并不是很放在心上,何况郑艺和严无咎对于这种基层工作已经有了经验。许多从齐国开始跟随我的墨徒并不认识他俩,不过听说是我的首代弟子还是很客气地表示愿意处于他们之下。从陶邑出发,我尽量加快了速度,过大梁和南郑的时候甚至连当地的王公贵族都懒得见,直接穿城而过。虽然有些失礼,但是时间紧迫,必须在秦国出兵之前在新城站住脚跟。

赶到新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当即宣布城外扎营,同时派天璇堂的人潜入城中给朱氏门人传信,让他们安排好大队人马索性的住宿和供给,并且准备大出血。很快送信的人回来,说他们见了令牌印信都表示连夜准备,一定在明天开城门时都能摆平,同时也奉上了新城郡守的个人信息。

新城归韩之后,韩国重设新城郡,以新城为郡治。此郡在韩宣王时称三川郡,辖境内河、洛、伊三川,将洛阳也包围在内,是中原的中心地带。时人喜欢用“中国”指代韩、魏、宋等中原诸侯,其中又以韩国为中国之中央。

我翻开竹简,发现这位郡守倒是个诚实君子,在这块最中央的重要位置竟然奉行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缓和秦国统治后的暴政创伤。现在天下流行商业税,从入门到入市,再到出售各个环节都有商税存在,而他却只收市易税,而且税率只有三十税一,可谓是仁人君子了。

这样的郡守最不可能做的事就是苛刻百姓,所以新城共济会的生长环境或许很不错。

我同时也忍不住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郡守呢?新城紧扼秦与中原的通道,是通衢之地,秦国的特产都要从这里流向山东诸国。商场如战场,这么要紧的地方直接影响大宗货物的定价权,陶朱氏怎么可能不好好经营一番呢?为了让自己的战略要地有个宽松的大环境,买通韩国权贵任命这么一位郡守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我再次翻开陶朱氏给我的联络名册,数了数商户人家,恐怕只是新城力量的冰山一角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