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一九一章 报仇(四)(2 / 2)
“这是他所依仗的,却也是套在他脖颈上的枷锁。”
“哦?请先生明示。”公孙平一脸无奈。
“君不曾听说过周太王传幼子季历的故事么?”我道,“真正仁孝的泰伯、仲雍看出父亲想传位季历,所以就跑去了蛮荒之地,断发纹身,表示不再回国。公孙平若是真的仁孝之人,怎么能够不效仿两位先贤呢?”
“是啊!如果他不肯走,那就是欺世盗名之徒!”公孙嘉兴奋起来,“先生真是一语点破蒙昧,果然是当世大才!嘉愿以师礼待先生!”说罢果然持弟子礼向我敬拜。
我回了一礼:“然则只是如此还不够。”
“谨闻训。”公孙嘉一本正经道。
“公孙平既然能用仁孝欺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左传》故事呢?”我道。
“《左传》?”
“宣公十五年,武子疾。”我悠悠然说道。
武子是指魏武子,魏犨。他也是跟着晋文公一同出走十九年的重要人物,一直为文公重耳持戈,是流亡团队中的主力肉盾。重耳被狐偃从齐国“偷”出来后,要斩杀狐偃,用的就是魏犨的戈。后来他被文公封为大夫,开创了魏室在晋国的卿侯基业,死后谥号武,故曰武子。
魏武子生病后,向儿子魏颗安排身后事,十分仁慈地让魏颗把没有生过孩子的妾室嫁出去。然而在病重要死的时候,他又说:“必以为殉。”等他死了,魏颗还是将那些侍妾嫁出去了。时人有质疑魏颗,认为这是不孝。魏颗解释道:“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所以儿子不遵从父亲的乱命,只从治命,本身也是仁孝的表现。
而且还有曾参的例子。
曾参他爹曾皙脾气暴躁,因为曾参耕耘的时候把瓜的根弄断了,便拿了很粗的棒子打曾参。曾参受杖之后,晕死过去很久才醒过来。孔丘听说这件事后很愤怒,对左右弟子说:“曾参来了的话,不许放他进来!”曾参反省之后没反省出什么问题,就托同学去请教孔老师。
孔老师说:“如果用小棰子打,就也应该接受。如果用大的打,就该逃!如果硬挺着承受,被打死事小,陷父亲于不义事大!现在曾参轻易用生命去承接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还有比这更不孝的么?”
所以公孙平那边不从乱命并无损仁孝之名。如果再用维护父亲声名的由头,强行承祧家庙,更是防守反击,让公孙嘉无言以对。
这个时代,大义和声名还是很有用的。就算已经不能像春秋时代那样成就霸业,却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失去了大义,却会实打实地危如累卵,摇摇欲坠。
我见公孙嘉也不是不读书的人,轻轻点了点,他便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情。几经变幻之后,他道:“公孙平能想到么?”
我点了点头。
公孙平背后是李兑在支持,李兑那边有田文在指挥。田文座下有冯谖为他出谋划策。如果用好“仁孝”这柄双刃剑,肯定早就有了腹稿。
公孙嘉的智力到了这一步就已经开始跟不上了。他垂头想了半天,问我道:“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其实很简单。”我道,“这一切根源都在你身上。”
看着公孙嘉一脸茫然,我继续道:“你若是中平之姿,外面再多一些你的流言蜚语,公孙平自然可以说你父亲要传爵给你是‘乱命’。若是你本身也有巨大的名望,国人称颂,那么左师将家庙托付给你则是传贤。既然是传贤,那么就是治命。‘仁孝的长子’非但不能抢,还应该主动避走外国,成全父亲和家族的大义。”
公孙嘉双眼放光,不过很快就黯淡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