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二百零二章 定身封(二)(2 / 2)

加入书签

也会有所动作。宋国虽然风头正劲,终究难敌两大战国的夹击,战败乃是必然之数。”我道,“赵国若是与齐燕为盟,在宋国败落之后能得什么好处呢?赵国没有好处,左师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处。”

我偷偷看了一眼赵成。赵成满脸平静,目光投向远方。跟人说话时不与人对视是一种礼貌,但这也让我无从判断他是否在专注听我讲。因为短暂的停顿,赵成的目光颤动了一下,好歹算是给了我一个回应。

“然则赵国若是继续以宋国为盟友,从灵寿攻入燕国上党,所获城池却是实实在在的。”我道,“到时候燕国必然撤兵回救本土。宋国得以保全之后,必然会感激左师。那时候,名利双收,岂非上佳之策?”

赵成不动声色。

我加码道:“到时候这些城池里,封一座为左师的定身封土,也是理所当然。”

赵成终于清了清喉咙,道:“老夫行将就木,定身封,呵呵,不敢奢望了。”

你又骗人!

“左师岂能不为后世子孙着想?”我笑道,“若是一子承袭爵位封土,一子承袭家产,岂非两相得宜?”

赵成闭上了眼睛,道:“齐国若是借口攻伐我赵国,先生有什么对策?”

“上次孟尝君田文攻秦,宋国乘机侵占齐国六座城池。”我道,“如今形势,我为了救宋而得罪齐国,宋国焉能不断其后路,侵略齐地?”

“先生言之有理。”赵成微微叹了口气,“然则宗伯已经审定,魏女非我王良配。派往齐国的婚使也传来消息,齐王愿意尽快送公子惠前来邯郸成亲。”

“秦太后是楚人,不也一样攻略楚地,甚至不惜武关劫盟么?”这个时代国家利益最高,娶妻什么的都靠不住。

赵成点了点头,又问道:“先生以为,若是真的开战,我赵国该派哪位大将出征呢?”

“左师德高望重,应当为主将。”我道,“至于副将和各领军将军,左师一定合适人选,无需在下置喙。”

赵成干笑一声。

自从沙丘之后,军中也受到了波及。我这次回来之后,发现许多赵雍时代的统兵大将都站到了一边。如赵固、赵希、牛翦这些干将,或是因为某些罪过受到了惩罚,或是以各种原因告别了朝堂,取而代之的是一批连战阵都没经历过的年轻人。

问题倒也不大,打一打就能看出实际能力来了。不过那么多大好男儿,让他们带着去战场上消耗掉,想想也的确心疼。这个时代什么都缺,尤其是缺人。莫非就没有别的办法免去这些生灵白白浪费么?

“为什么不让赵奢回国呢?”

回到府上,我将这个难题分享给了徐劫,谁让他现在是我的智力补充呢。我也发现自己要处理的越来越多,大脑明显有不够用的情况发生。这或许也是对徐劫的依赖,不像当年只有靠自己。

“也不是不行,只是我们在赵国还没有一块自己的地方,赵奢回来之后该怎么养兵呢?”我有些纠结。

赵奢如果回来,不说有多少燕军会跟着一起来。光是我们自己的人马,廉颇的开阳军就已经扩充了两千人。这些人还都不是乌合之众。除了当日带去的赵国警士作为种子,还有大量齐国中层军官——田章劫王之后前往上谷避难的人。这么一支劲旅,数量如此庞大,真的拉回国内该怎么养?

“为什么要真的打燕国呢?”在一旁自顾自玩耍的鲁连突然用他的稚嫩童声插嘴道,“若是要燕王退兵,做做样子不就行了?”

的确,这孩子果然是个天才。燕王的目的是弱齐,根本不愿意跟宋国开战,有借口之后跑得肯定比兔子还快。

“我们还得弄几座城给赵成做定身封。”他师父徐劫十分宠溺地解释道。

“让宋王把陶邑送给赵成不就行了么?”鲁连道,“以此作为赵国出兵援宋的条件,他肯定会答应的吧?”

我心中默想了一下,这事上次已经搞过一回了。宋王的确被忽悠住了,不过后来秦国没打下伊阙,闹得灰头土脸,齐国也没真的进攻,所以陶邑也算保住了。这种失而复得的心情肯定让宋王更在乎陶邑,现在还要让他吐出来,难度恐怕更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