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二二四章 上谷郡守的叛节(三)(1 / 2)

加入书签

赵奢待人和气,对待军中部下就像是对待朋友一般。诚如他老婆说的,军中部下对赵奢没有一点畏惧。相比较动辄体罚、鞭笞、斩首的老式将领,赵奢当然算是大好人,但是我肯定不会忘记赵奢当日斩杀九名职事者的决断,也不会忘记他用统兵一般的高效严苛让赵国停滞已久的税务体系运转起来。

对于这个世上许多人来说,生活环境还没有发生一丝一毫的变化,两年时间就已经过去了。对于珍惜时间,一心有个坚定目标的人来说,两年足够做很多事了。赵奢就是后者。他不是什么事都要管的那种领导,但是在上谷境内我们的车队只需要打出他的旗号,没有人会拦截——所有关键岗位上都是他的人。

反倒是进入赵国境内有些尴尬,我这个刚被任命的上卿显然不被地方官员放在眼里。尤其代郡守是小司马赵俊,这老家伙倒是跟我有过一面之缘,没想到这么些年在这块苦寒之地竟然没死。

他是赵国宗室,赵成的铁杆,当年赵成任大司马的时候他就是副手。现在执掌代郡,算是投资回报。不过他年纪已经一大把了,头颅里只有一团浆糊,无论是精力还是智力都不足以让他掌握这边军功贵族、土生贵族、部落贵族满布的土地。

因为他不像安阳君那样想插手管理,所以反倒和这些贵族相安无事。当然,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会导致未来这片土地的不可控性,最终脱离赵国的掌握,甚至翻手打灭赵国。

他们总算也不敢对我有什么歹心。倒不是赵王给的上卿身份,而是我所过之处都有百姓出城相迎。共济会在这点上做得很好,广泛进行舆论宣传。虽然我执掌司寇署的时间并不长,而且主要是在准备沙丘之乱的事,但并不妨碍民间传说的推广。这些北地百姓可以说没有一个从我这里受过实际恩惠,但是他们都朴素地相信只要我回来,生活就会改善。

不过让我尴尬的是,许多历史上赵国名臣做过的惠民好事也都安到了我头上,这肯定会让后世历史学家在史料分析上产生许多麻烦——还好我不是学历史的。

冯实带着周昌在灵寿等我。周昌见到我的时候,明显有些慌乱。墨燎的脸型和狐婴的真容相差不大,除了发型不一样之外几乎没有十分强烈的特征。他一定很难想象,为什么传说中的法家狐婴和墨家钜子会是同一个人。

“这次共济会在这边的工作,做得很好。”我对周昌道。

周昌心中的振荡一定很大,声音都有些发颤。他完全不知道该叫我什么,嘴巴张了张,还是闭上了。

“你可以继续叫我钜子,直到你成为钜子的那天。”我笑了笑,“意外吧?”

“很意外,夫子。”周昌诚恳道,“弟子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墨家总和狐婴牵扯在一起,原来夫子就是狐婴本尊。”

“这件事不要传出去。”我道,“他们会以为我是在利用墨学,将墨学视作工具。如此一来,他们对墨义的信仰就会动摇乃至崩溃。”

“诺。”周昌应道,声音中有些苦涩,“夫子就不担心昌的信仰动摇么?”

“你没有资格动摇。”我冷静道,“从你在传舍反对我称钜子开始,我就把你视作下一任钜子的理想人选。这些日子以来,我让你做了许多事,折磨你的身心,点破你的迷障。如果你还会因此动摇,那我会很伤心。”

我如果很伤心,有些人就会没命。

“请夫子放心!”周昌振奋起来,“当日墨学是何等凄凉残败,昌永生难忘。无论夫子以何等面目出现,都改变不了夫子振兴墨学的功德!”

“你这样想也行。”我道,“如果我只是钜子,那么墨学就只能止步于此。如果我以狐婴的身份成为国家重臣,乃至天下名臣,那么墨学的前景就越发不可限量!”

“弟子明白!”周昌应道。

“之前都是冯实居中联络,日后你可以直接来找我。”我对周昌道。

“谢夫子!”

“我这次沿路走来,从代县到灵寿,明显感觉到共济会越往北越无力,这点你要让子淇注意,不能只把目光投放在邯郸。赵国是我们的根本之地,非但要在城中展开,还要深入乡野。”我道。

“诺。”

我点了点头,让周昌先下去。从灵寿一路往南就轻松了。一路都是官道,路面情况好,治安也不错。沿途都有城池乡寨村落,传舍衔接频繁。从燕国那种上百里无人的地方走到这里,真心感觉回到了文明世界。

我从燕国回来的消息已经传报给了赵何,并且通报了预计到达的时间。因为绕道去了趟代县为赵奢开路,所以耽误了点时间。其实我还想去武灵陵给赵雍扫个墓,都快路过的时候,我又不想去了。

说不定只是个空坟,去了也没什么意思。

索性还是直接回邯郸吧,看看未来会怎么样。

车队浩浩汤汤,很快就到了信都。我还是第一次来这个不是陪都的陪都,感觉有些失望。本以为凡是能到“都”这个规格的城市一定都不错,但是信都只有冷冷清清的街道和半死不活的商业气氛。唯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