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北上京师(五)(1 / 2)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保定旧城东北5华里。总面积约一千五百余亩。东西长两公里多。南越今东风东路。北跨今五四东路两侧。南北长一公里有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规模较大的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
这里原是一座拥有庙产千亩。殿宇百间的关帝庙。后改为兵营。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遭八国联军焚毁。建军校时。利用原庙产并征用邻近土地而建起。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占地一百八十余亩。其建筑格局系仿日本士官学校建成。为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结构的建筑群。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河环护。河两岸古柳成行。军校大门在南侧。隔河有高大的照壁与之相对。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之雄伟可与直隶总督府大门相比。朱漆大门饰以铜钉铜环。门楣上悬挂着书有 “陆军军官学校 ”六个大字的横匾。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阶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两旁有石狮一对。高丈许。河上架一平板桥。以通大操场。校本部分南北两院。北院是生活区。南院是军校的中枢和教学区。又分东、中、西、三院。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各有十排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门。每院住约一连学生。俗称一连道子。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厅门两侧有副楹联。上书:“尚父阴符。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莘莘学子济斯望。” 堂前有长廊直达校门。尚武堂北面是个大空院。院内有两棵并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杨。二木间悬一铜钟。因官长常在这里训话和发布命令。因此。这里被视为全校之中枢。校本部的东侧是分校。占地九十二 亩。靶场在分校之北。占地三百三十余亩。大操场成 “[”形。由北、西、南三面拱卫校本部。占地八百八十余亩。以西面之面积最大。
当蔡锷和王振宇带着一行人來到这所在民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军校门口时。却沒有有太多的神圣感。因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保定系目前还是一帮在里面读书的穷小子了。而且据王振宇所知。这些毕业的学生除了北洋委培的以外。基本上都不包分配。读军校不包分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就是个屁。而像蔡锷和自己这样的地方实力派。严格來说很可能会成为他们未來的雇主。毕竟军校的就业面就这么点宽。
王振宇的四弟王振鹏此刻正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学习。书念了差不多一年半了。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日渐和络起來。但是王振鹏属于比较有个性。比较独立的那种。他从未和任何人提及过自己有个当大帅的三哥。因为在他内心深处他认为自己也有这个本事做到甚至做的更好。所以他并不会去仰视自己的三个。他要靠自己的本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來。在这个心结的影响下。对于王振宇这个风光无限的三哥。王振鹏少了几分手足的亲情。多了几分抵触和反感。
所以报纸上说王振宇同意交出湘桂军务督办职务入京任职的时候。王振鹏和其他学生一样。十分高兴。纷纷为国家的统一大声叫好。
但是热闹过后。王振鹏现在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題。明年11月之后。自己该去哪里任职。
自己这些考进來的学生跟委培生是不同的。是不包分配的。有人要就要。沒人要就得回家自己谋差了。当然去了三哥的军队。自己最不济一个连长是有的。可这条路恰恰也是王振鹏最不愿意走的。
离家求学后。王振鹏是一次家也沒回过。现在的生活费用几乎都是自己趁着假期在北京。天津做些零活赚的。包括利用军人身份倒卖一些香烟什么的。这个寒假王振鹏已经跟同室的同学唐生智、晏道刚、孙震。孙楚。王天培等人约好了去北京倒腾点干货。到了明年的5月大家就要下去实习带兵了。到时是有军饷可拿。生活的问題自然是不大了。
正想着。区队长突然跑进來大声喊道:“学兵王振鹏”
“到”王振鹏条件反射的跳起來应道。
“有亲属來找。速去校门口”区队长说话也不拖泥带水。说完就走。
“家属。”王振鹏惊愕了一下。随后就感觉到内心深处一股暖流喷之欲出。从去年7月到现在。足足18个月了。自己是一个亲人也沒见着。这一听说亲属來找。眼泪都差点流下來。王振鹏赶忙整了整自己的军装。然后走了出去。
“文正老弟。你就在这等等你弟弟。哥哥我就先去找找我那位当校长的老同学。我要问问他是不是当官之后有了架子了。我这个老同学來了。居然不出來接一接。这人啊。有官威就是不一样啊”过了值班军官那关。大家走进了校园。一千八百亩确实有点大。大家也沒闲逛。就在校门口闲聊起來。蔡锷打算直接去找下这座庙里的大神拜一拜。
“蔡松坡啊蔡松坡。你走到哪里都改不了你这尖酸刻薄的毛病”王振宇还沒答话。就见一身着少将军服和蔡锷年岁相当的军人走了过來。笑着就给蔡锷当胸來了一拳。
“这位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