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前奏(六)(2 / 2)
心拥戴袁大总统当皇帝啊。老袁也迷糊了。自己能见的人都在劝自己当皇帝。报纸上的也都要求自己当皇帝。而貌似能解决目前北洋危机的办法也就是自己称帝了。
1915年12月7日。北京及各省投票推戴一律告竣。上报参政院。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
12月11日上午9时。举行解决国体总开票。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赞成君主立宪票正好1993张。沒有一票反对。也沒有一张废票。各省的推戴书上一致写着:“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当场杨度和孙毓筠提议说:“本院前由各省委托为总代表。尤应以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秘书长拿出准备好的推戴书当众朗读。要求袁世凯“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六合”。参政全体起立。一致通过。11点半。在欢呼声中散会。
当天中午。袁世凯接到推戴书。立即发回。并申令“另行推戴”。他首先表示:“查约法内载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惟推戴一举。无任惶骇。本大总统从政垂三十年。……上无裨于国计。下无济于生民。追怀故君。已多惭疚。今若骤跻大位。于心何安。此于道德不能无惭者也。制治保邦。首重大信。民国初建。本大总统曾向参议院宣誓。愿竭力发扬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誉无可自解者也……望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等熟筹审虑。另行推戴。以固国基。”
下午5点。参政院再次开会。孙毓筠等提议说。此事既属全国一致。元首亦未便过拂舆情。理应由本院以总代表名义呈递第二次推戴书。众赞成。
秘书厅仅用15分钟就拟成2600余字长文。参政院继续开会。众人对推戴书均无异议。乃于当晚进呈给袁。在这个推戴书里。称颂袁有经武、匡国、开化、靖难、定乱、交邻等六大“功烈”。文中说:“前此之宣誓。有发扬共和之愿言。此特民国元首循例之词。仅属当时就职仪文之一。当日之誓词根于元首之地位。而元首之地位。根于民国之国体。国体实定于国民之意向。元首当视乎民意为从违。民意共和。则誓词随国体而有效;民意君宪。则誓词亦随国体力变迁。今日者。国民厌弃共和。趋向君宪。则是民意已改。国体已变。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凡此皆国民之所自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者也。”固请袁世凯称帝。
12日一早。袁世凯申令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之爱国。讵在人后。但亿兆推戴。责任重大。应如何厚利民生。应如何振兴国势。应如何刷新政治。跻进文明。种种措置。岂于薄德鲜能所克负荷。前次掬诚陈述。本非故为谦让。实因惴惕文萦。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子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为了“救国救民”。只好当皇帝了。
而蔡锷也只能是毫不客气如历史上的那样。假道天津。靠着小凤仙的掩护。于12月19日成功的逃回了云南。并在途中和王振宇的代表赵恒惕达成了一致反袁的决定。至此。这个时代要搞垮老袁的两个人物终于要浮出水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