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书堂(1 / 2)
静坐了一会,天色已亮。
唐亦收拾完早餐,就带着书信安步向清远书堂走去。昨夜内息大进,身心爽利。这古怪铜牌他暂时看不出什么来,但是能帮他想通内息的一些原理,他想还是带身上比较好。
金阳在天空,将朝霞照映成金黄色,清晨的雾气在淡淡的秋风中散去。更远出几颗草上的露珠和露珠淡去的水迹清晰可见。远处的微风拂动树叶的声音,是如此悦耳。几多风吹起的尘埃在浮动。墨语高飞羽毛清晰可见,红嘴黑羽,精神极佳。看它在风中不断翩然起舞,盘旋徘徊。
视力与目力有了增长。内息大成,那么下一步就该搞定与之相匹配的身法与掌法了。内息一成,整个人身心气质都有改变,遮掩是遮掩不了的。是该和徐先生请教的时候了。另外书院的书楼里有着一些技能,看能不能淘到几本好一点的书籍,以便下一步修炼。
他本来修炼的是浩气决,中正平和,虽然缓慢,胜在稳健,只是昨夜内息一冲一乱,现在已经整个内息的运行都变了。但古怪的是强大而且后劲绵绵。原来的浩气决已经不能直接影响它的运行了,因为这套运行线路就是从浩气决中改变而来。若是能找到更好一点的内息决的话,他倒想试一试。十五岁的内息大成境,虽然少见,但不是没有,一山还有一山高。不值得他大惊小怪,何况貌似还是误打误撞出来的。
一路上行人不少。昨天下的雨,一夜之间整个街道上都很干净了。这座古城的排水系统还是很利索的。街道上间错的青石板很是明亮,虽有秋霜的湿气,但不妨它们排在一起的峻秀。
到了书堂好多人还没到,晨读的时间快开始了。他要去看书的话也就只有在晨读时了。
书堂内也是四进院落,第一进是书堂,第二进是武堂,第三进是书楼等常用的一些设施,第四进是一个圆形的巨堂,中间是一块青石筑起的高台,四维有简单的栏杆维护,有五丈空地,更远处是一排排的石椅。其他几进院落都有树木花草,可这第四进却是只此一个空荡的大厅别无其他。第四进要么学校用作考验与试炼之用,要么就用作全书堂内学子们自己举行大型活动之用。只需要相当数量的学生进行申请即可。
整个清远书堂有二百名左右的学子,分成了十个班,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都有了自己的乌鸦。男书堂有五个,女书堂也有五个。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放在不同的班级。如果有人哪怕年龄小,在有限的时间内跨级学完了文化课,就可以申请去其他更高年级的班级了。
文化课在上午学习,武学在下午。武学的分班主要根据学生的想法和老师的意见分班。每位老师也就教二十来个学生,倒也不渝有什么差错。
平时传个信,学子们都喜欢用乌鸦。因此一下课就见乌鸦们漫天飞,从一个教室飞到另一个教室,着实给学子们带来了不少便利。
他看了会书,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似乎有所提升,较之以前更清晰,更有思路了。整个人读书的精神劲就提起来了。没想到打通大周天后,大脑的清醒度似乎较以前有了点提高。不一会一小段文字就背了下来。
恰是《战国策》里的。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候,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颜斶不为皮毛之利与宣王在此处折服求是之行,实可千古为传。
背完课业。就去找徐先生那里背了一遍,转身要请假去书楼借书。
“学生昨夜误打误撞,居然直接打通了大周天脉络,请先生指点。”唐亦躬身施礼。
“哦?”徐先生面上一喜,居然自己的学生居然在十五岁能达到内息大成的境界,实是不可多得。可紧接着一愁,这小家伙居然说是误打误撞靠运气撞出来的。不由面色一沉。
“浩气决中正平和,历来就没出过什么事,怎么到你这就出了问题?脉息乱走,一不小心,功力全废。你且说说是怎么修炼的。”徐先生严肃的问道。他深知唐亦自小老成,在书堂五年没见出过什么事,怎么在这会就出事了?
“昨夜修炼时内息沿着浩气决的路线走了几圈,突然想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