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回镇(2 / 3)
出力不少,许多信息是他们送来的。
这位柳先生常年在画屏山采药,从不走空,听鱼尾巷的人说,经常带一些有年份的药材出售,只是若传了出去,多有不便。
况且您二位一人采药,一人用药,说不定二位以后会有很多机会亲近。”府主上前简单介绍了下情况。
孙老医师带着大家往医馆的几个住着病人的房间走去。
听府主介绍柳斌是采药出生,那是格外热情。“柳先生,以后有上年份的药材可要给我看看。救治病人,要是没有合适的药材有时也会很痛苦啊。你可千万记得带给我看看。”
“孙医师客气了,以后要有合适的,一定给您看看。”柳斌回道。说着就从身后拿出了今天下午刚买的补充气血的药材。“这些药材您看看什么时候用?”
“这是武者受伤后补充气血用的,看来柳先生也是眼光独到。”孙老医师说。“你放心就是了,这些药材过个十天左右才能给他们用上,估计还有不够。不过我这医馆内这些药材倒是不缺,你们不用费心了。”
“有劳二位费心了。”府主也说道。
进了病势,看了八个人占了三个房间。有几人沉沉睡去,只有四人醒着。这就要起身行礼。府主按住他们:“起来做什么,安心养病就是。这两位是专门来看你们的。”
“那夜月色黯淡,看不大清,你们不认识也没事。只是来看看诸位,聊表心意。”柳斌说道。
“劳烦两位了。那一夜等了许久我们才感到,不胜惭愧。”几人回到。
柳斌又陪着聊了会天。毕竟以后还要在画屏山长期呆着。雪中送炭,此时多认识点人也好。
唐亦和府主还有孙老医师一起偶尔插几句话。
唐亦和柳斌随着府主在孙老医师的带领下看了一圈。起身告辞。
天色昏暗下来。孙老医师叫人送来灯笼,两人送府主回了府衙。
两人此时走在安静的长街上,微风拂来,灯笼轻轻晃动,拉的二人背影修长。
红色的蜡烛燃在白色的灯笼里。灯笼上工整地写着医馆的名字。
烛火泛着黄光,虽然昏暗,却恰好照亮两人前路上的青石。细长的竹竿在手里握着,灯笼口上偶尔有青烟飘过。
珠泪因为轻轻地晃动,洒落在红烛的烛身上。
空荡荡的街道上回当着两人的脚步声。
两人就这样提着灯笼,走过了安静的街道,走过了几多安静的小巷,走过了安静的静水河畔,走过了河畔安静的芦苇,走过了浣纱河上安静的石拱桥,走过了石拱桥旁安静的竹丛,走过了石拱桥旁安静的民居。
不多久,两人便走进了热闹的大街,走进了喧嚣的人群,走进了交映的灯火。
熄灭了灯笼,二人走到街道旁的小吃摊,叫人热了壶黄酒,聊了起来。
小吃摊旁沁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黄酒正热,两人也是开怀畅饮。
“这两日事了。一别之后,又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了。”柳斌说道。
“有事修书一封送到临水城的清远书堂,我定能收到。”唐亦说道。“这两年我看看能不能通过明月阁的测试,若是能,恐怕就要在里面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了。”
“明月阁,是什么地方?”柳斌问道。
“我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有人告知的,而且想来好笑,告知我的居然是青蛮人。
明月阁是和青蛮的小寒谷一样的地方,一般人很少知道。
据说别有天地。至于里面有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我最感兴趣的是,书楼里面有许多典籍,孤本、野史、秘传、传闻。
这对我将来行走天下来说比较重要,所以我要争取一试进入明月阁。”唐亦回答道。
“也好,那我就先祝你能顺利进入明月阁。”柳斌举杯说道。
“承柳兄吉言。只是不知道柳兄这几年是打算做什么呢?”唐亦问道。
“愚兄这些年来,许多心事逐渐消解。
只希望有生之年能在武学上更进一步,这些年也是随性而过。
对于将来几年倒是没有想太多,且先在这里再呆两年。
难得的是胡老二性情直爽,又可以切磋磨砺。两年之后再做打算吧。”柳斌说道。
“那我们两年后再行联系,你只需在清远书堂留信就是。到时候给柳兄传信时,两年以内会传到胡老二这里。两年之外还望柳兄告知行踪。”唐亦饮了一口热酒说道。
“好。来,喝。”柳斌与唐亦烧了三壶热酒,才喝的舒爽了。
起身,齐回廿桥客栈。
唐亦次日醒来。还了医馆的灯笼,到府衙取了府主批复的文书。辞了府主。
转身一个人到了石拱桥上,看来来往往的行人,看来来往往的渔船,看来来往往的小鱼,看来来往往的水纹,看飞来飞去的水鸟。站了许久。
看着远处的画屏山,突然发现,其实自己一直以来没有真正的安心欣赏画屏山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