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我把青春献给你1(5 / 9)

加入书签

晚上我和葛优一起吃饭来着,你们说,有人相信么?

王朔用探询的目光看我们,我们几个一起摇头。

我对王朔说:人家肯定会说,您说得是梦话吧。

葛优乐开了花,那天晚上他喝醉了。

许多年过去了,我向葛优提起那天晚上的事,他仍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他说:真舒服。

实例二:赞企业家。

一次,与某企业家不期而遇,本来是可以擦肩而过的,但因为彼此敬重停下来说了两句。

企业家:听说你们办了一个“好梦公司”,在哪儿呵?

我说:瞎混吧,哪能跟您比呀。您现在的生意越作越大了吧?

企业家:累。摊子铺得太大。

我说:您累我们也累,可您多出成果呀。别的我不敢说,到您老了干不动的那一天,除了心爱的女人您知道那是自己的,旗下的企业究竟有多少,您根本就数不过来。要想知道一大概齐,只能让手下的人扶着您上景山顶上,夜幕降临的时候吩咐他们,让凡属于您名下的产业都熄了灯。指示传下去,不到一根烟的功夫,中关村黑了,银街黑了,燕莎一带也黑了,国贸一带黑了,亚运村一带也黑了。

企业家还真认真了,追问:那奥运村呢?怎么还亮着?

我说:那是您厚道,给国家留了点面子。

企业家狂笑,握着我的手说:今天我得请一部长吃饭,你给我留一个电话,回头咱们再聊。

我说:您忙您的,我就是和您打个招呼。

企业家离去前,说:我现在吃饭都成负担了,一提饭局脑袋就大。

分手后的当天下午,我接到了企业家的电话。

电话里,他迫不及待地命令我:晚上,什么事也别安排呵,我请你吃饭。

实例三:赞师长。

一次,华艺出版社的老金请王蒙、刘震云和王朔吃饭,我是跟着吃蹭的。

赴宴的路上,我开着车,王朔坐在后面。

王朔说:王蒙老师不容易啊。今天要好好捧捧他,侍候舒坦了为止。

我说:您放心吧。

我是带着任务赴宴的,精力高度集中,席间他们说得正事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只等着王朔开火。因为王蒙老师与我不熟,地位又悬殊,所以主攻的任务是要王朔完成的。

酒过三巡,王朔的嘴越来越甜,话说得越来越好听。

大致的意思是,称赞王蒙老师的作品不朽,几十年前的写的东西现在拿出来仍不落伍,而且常写常新,观察生活依然还是那么敏锐,对年轻人也是爱护有加,丝毫没有半点的嫉妒和不公正。这对一个享誉文坛的前辈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番话如果扔给其他德高望重的权威,又是出自王朔之口,我想一定是行之有效的。但王蒙老师却当即打住王朔的颂词,说道:小王朔,你少跟我来这套。喝酒吧你。

王朔没词了,羞答答举起酒杯,这时我看见他扫了我一眼,意思是,该你了。

我马上也端起酒杯凑趣,说:从小就看王蒙老师的书,像《风筝飘带》那些意识流的作品更是喜欢得不得了。过去只是崇拜您的作品,今天有幸见到真人,才发现您人格的魅力也很大。

王蒙老师冷眼瞅着我不说话。

我接着说:一般像您这么有成就的人多少年来都是在一片赞扬声中度过的,应该早就习惯了,不听难受了,可是您偏就不是,就是听不得这些虚头八脑的恭维话。这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

王蒙老师说:王朔这坏小子,我还不了解他?

我忙说:来的时候,王朔是想让您好好舒服舒服的,怎么就让您一眼看穿了呢?您的洞察力怎么那么强呵?一句话就把王朔噎得刘老师仁义,没词了。这么扛得住吹捧的人不是没有,但像您这么有地位的人,不吃捧还反感,我是头一次见到。

没有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还给作家让出了一个题目可以写,就两个字:绝望。

刘震云老师这时深表赞成地说:唉,小刚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王蒙老师沉着的脸,慢慢地现出灿烂的笑容。

我们一起碰杯喝了酒。接下来的气氛非常地融洽,两位王老师的心情都非常的好,原本就要结束了的饭局又延长一个多小时。

分手时大家都有些意犹未尽,依依不舍。

实例四:赞同行。

一次,刘震云、王朔、好像还有梁左,在我位于通县的家里包饺子。

对了,梁左来晚了。

刘老师和王老师都坚持等梁老师驾到了,饺子再下锅。于是我就陪着两位老师先喝着。王老师对我推心置腹地说:

小刚,你不写东西,你不知道你有多幸运。也因为你不是作家,我才把这个秘密告诉你。对写字的人来说,刘老师就是一座山,你看着就在眼前,好像还不是很高,你觉得顺着这条道爬上去不难,结果爬到半山腰才发现这山可不矮,咬咬牙再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