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剧组(1 / 3)
冯晓刚《一声叹息》剧组的大巴车朝京城外急速驶去。
而坐在车上的周易,则是将全部心思放在脑海中的影视资料馆里,搜集关于电影《一声叹息》的所有讯息,这是一部由“华艺传媒”出品,于今年贺岁档上映的电影。根据光盘内的资料显示,华艺传媒为了拍好这部电影,空前的斥资一千八百万让冯晓刚来伸展拳脚,可谓野心勃勃。
在《一声叹息》剧组前期筹备阶段,便已经被观众给予厚望,饶是广电总局也给开了很多绿灯,大导演冯晓刚也是信心十足,但结果却是,最终下线时的票房仅有三千万人民币,光碟和衍生品也收效甚微,这时电影还没有正式植入广告概念,所以广告收入不计,根据大陆电影投资和盈利比,投入一千八百万人民币的电影,要收入1。3亿才算盈利。这部电影让华艺和冯晓刚赔的执手相看泪眼。
更让冯晓刚抬不起头来的是,打着商业大旗的《一声叹息》竟然让艺术气息浓郁的《花样年华》的票房给追平了,在金鸡奖上更是被评委嬉笑调侃。用他自己的话说:“丢脸丢到南港脚底下去了。”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一声叹息》远远没有达到华艺和冯晓刚的预期,而且电影故事老套,观众定位不足,不过却以细腻的感情和对第三者全新的诠释引起诸多观众的共鸣,不想无心插柳,艺术上倒可圈可点,竟成为华艺和冯晓刚的招牌之一,在开罗电影节上也是意外全胜,成为冯氏电影中获得国外奖项最多的一部。
冯晓刚这个本土万元户,终于缠上了国际金腰带。
这部电影在整个“华艺传媒”发家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荣膺华艺最佳七部影片之一。
周易的注意力刚要转向这一年娱乐圈还有什么大事件发生时,汽车便在四环外一家医院急诊前停下来,看来是片场到了。
果然,导演助理张墨站起身,和外面招呼了一声,就转过来拍了拍手,对车内的群演道:“大家注意了,一会儿咱们进片场后,所有人不要大声喧哗,手机给我关机,尤其到了开机拍摄时,更要安静,放个屁也得给我慢慢往出挤。另外,除了休息时间,尽量不要随意在片场进出,要配合导演的场面调度,还有,今天咱们会见到很多大明星,都给老子规矩点,不要围上去要签名、要合影什么的。我不知道你们带没带相机,但是场内杜绝拍照。我就啰嗦这么多,待会儿就拜托大家了,进去吧。”
众人除了周易,基本都是熟练工,大家点头应是,下车排成一队,整齐的进入医院内。
“看来这是医院那场戏了。”周易便走便在脑海里看这场戏,暗道:“果然有很多大牌,电影所有的主演都集中到了这场戏里,今天有的看了。”
周易打量着这家医院,此时已然是下班时间,《一声叹息》剧组也很低调,院子里只是停了几辆黑色轿车和一辆大巴,异常安静。
不过当他跟着众人进入医院大厅时,突然间豁然开朗起来。
只见里面有上百号剧组工作人员穿梭忙碌着,几十上百号不同的灯具开着,场内的气温起码有三十几度。
靠近大厅门边搭着一个简易的帐篷,被大号风扇不时吹起,能看见几个人蹲在监视器前讨论着什么。
远处的摄影指导、掌机摄影师以及灯光师在商议这场戏如何布光、机器如何调度,没一会儿,有灯光助理过来将一盏5K的日光灯撤掉,摄影助理调好机器,掌机摄影师坐上“苹果箱”开始机器走位……
看着眼前忙碌的众人,张维不禁心潮起伏,正是这些挥汗如雨的幕后制作人员的辛苦工作,才会有一个个荧幕经典,才会有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才会有一个个最美妙的回忆。
对比那些衣着光鲜星光璀璨的大明星,他们没有动人的外表,没有精湛的演技,更没有华丽的衣着,但论付出论对电影的热爱,没有人比他们更值得尊重。
嘀嘀嘀……
这时外面传来鸣笛声,周易心知有人来了,便让到一旁,果然,片刻后几个人簇拥着走进来。
周易凝目一看,当先两人赫然便有一脸严肃的冯晓刚,此时正和旁边的中年人讨论着什么,再凝目看向中年人,周易虽然心知对方是谁,但此时这么进距离的看见对方还是有些莫名的激动,此人正是华语影视不可或缺的表演艺术家张国利。
再看他后面,实力派明星傅标、当红女星刘贝也紧随而至。
几个人形成一个莫名的强大气场,片场里的众人不自觉的就给几个人让出一条道儿来,冯晓刚几个人认真的一边走一边讨论,周易竖起耳朵听了听,都是关于这部电影的内容,但因为距离有些远,窃听工作难以展开,只能作罢。很快冯晓刚等人便匆匆进了那个简易的帐篷,也就是导演工作间。
冯晓刚坐在导演椅上,留给周易一个黑黢黢背影,这时摄影指导、灯光师以及剧组其他主创也纷纷进入导演工作间,不用想也知道是讨论今天这场戏。
片场的气氛也紧张起来,这是要开拍的前兆。
没一会儿,助理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