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迅雷不及掩耳(1 / 2)

加入书签

孙权先令朱然率军一万。从柴桑赶回。接替全综为左将军。统领建业防务。为什么这个办。因为全综也是吴郡人。和张温有着莫大的关系。

第二点。便是将粮草调集的任务。交由张温管理。征调粮草是个苦差事。也是一个美差。说是苦差。是要不分昼夜。不断的将各地粮草运往军前。且不可误了时间。东吴大军十万。每日耗费巨大。每天运往军前的粮草数以百万计。美差。也是这件事。全国粮草都经过一个人的手。大笔一挥都是几万担。几十万担的数目。随便划拉点就够一人吃上几辈子了。

张温很高兴。认为这是孙权对自己的信任。给大军征调粮草。这是多么大的事情。以前皆由张昭办理。这一次孙权将此事交给他。可见对他的信任和张昭是一样。

法正却不这么看。他对张温道:“张大人。我觉得此事有些不妥。吴王为何突然将征调粮草的事情交给您了。”

张温一笑:“我张家家底雄厚。张昭不是本地人。这些年征调粮草老是拖延。搞的大军颇有怨气。我则不同。吴军、建业乃是江东最富庶的地方。有我张温坐镇。当可保大军粮草万无一失。”

骆统也道:“不错。不错。粮草乃三军命脉。主公如此信任张大人。他日等张昭辞官养老。这东吴文臣之领袖我看非张大人莫属了。哈哈哈……”

众人跟着骆统一起哈哈大笑。张温也笑的很高兴。得到这个差事。前几个月。张温兢兢业业。按时按量将粮草送往军前。到了第三个月。终于出事了。此次陆逊拍回來的押粮官丁奉。要押运十万担粮草。可张温只准备了八万担。为了这两万担粮草。张温和丁奉谁也不想让。

张温以为。按照定理。八万担粮草可供五万大军支持两月。而丁奉认为。从建业道南郡路途迢迢。路上的消耗或者发生变质等问題。十万担粮草运到南郡能有七万担就已经不错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惊动整个建业。而作为主公的孙权。却是充耳不闻。静观事态发展。

丁奉不走。军前无粮。催粮的信件一封接一封的送往张温手里。骆统道:“张大人。这大军事大。不能按时将粮草送到。可是要砍头的。”

“哼。”张温哼了一声:“以前张昭如何管理粮草我不管。如今是我管理此事。一切都要按我的规矩來。说好八万担。非要十万担。贻误军机也是他丁奉。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些军人浪费极大。我们在后方节衣缩食。他们却胡吃海喝。我要扭转这种风气。”

骆统摇摇头。法正道:“张大人做的对。此事责任在丁奉。和您无关。”

又过了五日。南郡的催粮信件又來了。陆逊说的很明白。大军很快就要断粮。士气低落。他准备撤出南郡。回归江夏。并希望张温立刻发放粮食。运往军前。

孙权问吕范道:“陆逊已经退往江夏。如果刘备趁机占领荆州。我们……”

吕范一笑:“主公不是已经答应将荆州送给李辉了吗。我军退守江夏。正好向李辉表明自己的立场。我相信李辉不会对刘备的举动不做理会的。主公尽管放心。如今柴桑空虚。此处才是我们防守的重点。等大都督退军柴桑。主公就要出手了。”

张温接到陆逊的信。心里也有了几分担心。如今陆逊退守江夏。算是将荆州放了。无论是被刘备还是李辉占领。自己都不好向孙权交代。急忙找來法正和骆统。骆统道:“如今打错已成。张大人应当立刻将粮草发往军前。在写信给大都督。希望他能尽快收复南郡。一面主公追查下來怪罪大人。”

法正摆摆手:“不可。丁奉不服军令在先。陆逊私自撤兵在后。而大人勤勤恳恳。筹集粮草。如数缴纳何过之有。”

“话不能这么说。”骆统道:“如今大都督退兵。皆因粮草不济。论起缘由还在张大人这里。如果主公怪罪下來……”

张温摆摆手:“不妨事。主公对我信任有加。我就不信一个小小的丁奉能把我如何。”

“对。”法正急忙道:“丁奉只不过是个偏将军。而大人位高权重。论起理來。也占有三分优势。”

陆逊退兵柴桑。孙权终于行动了。不等张温辩驳的机会。朱然率领军兵冲进了他家。在场的宾客全都吓坏了。朱然挥手示意大家安静:“张温。呵呵呵。主公有令。你掌管大军粮草供应。导致大都督退兵柴桑丢失荆州。罪责大了。來人。将张温给我拿下。封锁张府。不许任何人进出。”

“朱然。休要放肆。”张温拍案而起。

朱然一笑:“张大人见谅。我也是封主公之命行事。还不动手。”

军兵们呼啦一下围了上來。将张温以及在场的所有宾客全都五花大绑。当然他的家人也沒能幸免。上至九十老母。下至 说话的婴孩。全都圈在府内。张温奋力挣扎:“我要见主公。我要见主公。我有话要说。”

张温被抓。远在吴军的张白以及张氏全族戒备抓获。几个月前。孙权已经秘密下令。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孙登、孙和率兵进入吴军。占领吴郡。只是张温不知道而已。百姓们载歌载舞庆祝。一些官员却惶惶不可终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