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史实简介(4)(2 / 2)
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总理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西安事变的史实,我不太清楚,国民党内的亲日派,亲美派,已经共产党都有派代表来,我怀疑区区只有不到三万人的红军力量,能够产生如此大的效果。
低调俱乐部
1932年“一·二八”抗战之后,周佛海在南京西流湾8号建造了一幢花园洋房,特在花坊下造了一个大地下室。1937年全面抗战后,顾祝同、朱绍良、梅思平、陶希圣、罗君强、胡适、陈布雷、陈立夫、张君劢等人,常来此躲避空袭。罗君强、顾祝同、朱绍良、熊式辉、李明扬、陶希圣、梅思平干脆就住在地下室。他们常常讨论时局,都对中日战争前景持“战必大败”的悲观情绪。于是胡适为这里的这个非正式的组织起了个名字“低调俱乐部”,以表示其成员们对当时盛行的“歇斯底里的风气”(指当时国民党主战派及民众的抗战热情)的不满。
周佛海在抗战开始后,曾就为何主和申述了“理由”:中国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组织的要素,没有一种能和日本比拟,战必败。低调俱乐部还有两个较有影响的人物:胡适和陈布雷。陈布雷是总统府国策顾问,蒋介石的许多反共、对日妥协的文稿都出自他手。但后来胡适渐渐抛弃和平幻想,他告诉汪精卫等人:“和比战难百倍”。不久,他赴美展开国民外交,这位深有影响的低调人物醒了过来,成为战斗在另一条战线上的抗战分子。
抗日战争爆发,南京瞬间沦陷,低调俱乐部成员一度四散,很快部分成员又聚于武汉,集合在一个名叫“艺文研究会”组织周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