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传说(1 / 2)

加入书签

凌云山地处东南沿海绵延百里,云雾缭绕钟灵毓秀,山间一条深渊名曰百丈渊将凌云山一分为二,渊南为前山,渊北为后山。其上有峰十八座,前九座后九座,座座巍峨不凡。其中又以后山云鹤峰为巅,此峰终年隐于云雾之中世间凡人鲜有窥其真容者,传说千年前痴语天师便是由此峰之巅踏入幽冥界,封印了祸害人间数千年的阎罗,从那之后人间便再不受轮回之苦,亦让凡人拥有了比肩神明的可能。

借此传说,凌云山逐渐成为世人心中的玄门圣地。古往今来岁月如梭,无数名家高宗慕名来此,开坛布道广纳门徒。据史书记载凌云山鼎盛时期,共有大大小小一百余八家玄门宗院星罗其上,香火终年萦绕不断奇人辈出。

然古往今来世间又岂有单福无祸之理,正所谓成也斯,败也斯,痴语天师怕是也不曾想到自己当年倾九世修为,催化三魂七魄灵府所成,镇阎罗于内而不出的宝珠,如今竟会成了阴阳两界竞相争夺的对象。世上之人皆言此珠可上控日月,下掌山川,断生死,判阴阳,法力无边,故皆称其为无极珠。只是此珠自所成之日起便见者寥寡,至于宝珠之所在各家亦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此珠在天师挚友应龙手中的,有说宝珠还深埋九幽地下的,也有说此珠化为他形藏于人间的。

只是不管这无极珠如今安在,凌云山终究没有躲过乱世沧海桑田的落寞。千百年来,幽冥残党为了寻找无极住珠的下落,派出无数妖鬼来到人间。这些妖鬼皆生性残暴,往往见人便杀,人间一时腥风血雨生灵涂炭。所幸痴语天师当年在前往冥界之前,将毕生所学所知都刻在了凌云山降魔洞内,供后人学之以自保。后人得益于降魔洞中秘术,百年间无数玄门志士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过十年便将妖鬼消灭殆尽。但人间并没有迎来睽违已久的安宁,更多更强大的妖鬼从幽冥来到人间,不过玄门中人也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在一次次的较量中不断磨砺精进,捍卫着世间仅存的安宁。

年华转瞬,世间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中匆匆走过了千年。千百年的正邪之战,吹散了凌云的满山香火,可玄门大宗的威名却逐渐传遍天下,只因这威名的背后立着的是天下第一玄门“凌云.七星宫”,回望八百年前,当时凌云山苦苦支撑的青云,紫微,长春,天师,伏雷,天外天六派在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际,毅然摒弃前嫌共同创立一个新门派,取名"天枢院"。天枢院汇集了六家精英专司研究天下秘术博采众长,六派想凭此在这乱世之中求一份自保之力进而拯救苍生。可无奈天不遂人愿,天枢院创立十年来一直表现平平,六派数次险遭灭门之祸。便在六派几近崩溃之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沉寂十年的天枢院,实力竟一夜之间突飞猛进,并在其后的两三年时间里,从天下众多玄门之中脱颖而出成了如今这个傲视天下,令群魔望风披靡的七星宫之首。又过了十年,天枢院的声望已达极致,六派却逐渐沦为了陪衬。最终,在世人只知天枢不知六派的黯然之下,六派和天枢合为一派,取名七星宫,六派也不再沿用之前的名字,而是以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自称。

而今,凌云山玉衡院青云殿

一位青衫白袖的少年站在一众信徒之前,少年背对众人身后的天师像恭敬一拜,负手摇头侃侃道:“

那是千年前的一天,幽冥界阎罗殿之外一片肃杀,三个男人站??????定两边,一个是身高三丈全身黝黑,头生一对鲜红犄角,背长一长白骨双翼,身披着狮头甲胄,乃是幽冥之主阎罗。

阎罗对面亦站两人,一个是皓首老者仙风道骨,一个是金发少年傲气外露的,那老者便是我玄门开山之祖-天师痴语,而那少年则是上古神灵应龙幻化而成。

只见阎罗一脸桀骜不屑当先发话,道“你们可知我谁?”

天师当仁不让,即使面对幽冥之主那也是毫无惧意,当下指着阎罗大声道:“你便是那肆意掠夺人间阳寿数千年的恶鬼。老夫今日来此便是要为苍生除掉你这个祸患。”。

阎罗哈哈狂笑,道“杀我?你们能来到我面前想必也有些道行,我看你们不如就跟了我,本王保你从此逍遥快活,还能免了你俩轮回之苦,岂不快活?”

天师握紧腰间长剑大义凛然驳斥道:“岂有此理!老夫一生斩妖除魔行侠仗义,岂能和你这妖怪同流合污!”

阎罗听了大怒道:“如此不识实物,本王今日就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什么叫生不如死!”说罢,阎罗掌中忽的生出一团黑色妖气,顷刻盘旋成型,乃是一把散发着幽幽紫光的画天戟。

阎罗用画天戟指着天师,道"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是跟着本王逍遥快活,还是为了你那个狗屁正道白白去死!"

多说无益,天师不再理会阎罗,只是沉吟一句,道“出鞘吧,青冥”,随后只听“仓啷啷”一声,天师腰间冥剑出鞘,传说此剑乃是上古天铁所制,长三尺厚二寸,尖如柳叶,剑柄如烧红的木炭一般,透出出幽幽红光,纯白剑身两侧分刻着八个小字,一为降妖除魔,二乃普渡众生,真真一把绝世神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