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题名(1 / 1)

加入书签

自考试结束也有十来天了,这段日子是姚叙堂感觉最难熬的,因为他总是挂念着自己能不能去上学。半夜睡不着的时候,他时常辗转反侧,想着,万一自己考不上,不能如愿去上学的话怎么办?真的要一辈子在这地里扒土过活吗?他想了很多条路,做小生意?自己不是这块料。去当兵?他之前试探过孙氏,由于姚世家当兵一去不回后,孙氏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姚叙堂去当兵的,她宁愿自己的儿子在地里过活一辈子,也不同意姚叙堂去当兵,这条路自然也是行不通......

好几个晚上,姚叙堂都在为自己考不上学而想了无数条后路,一会觉得这条路行,一会又觉得这条路不行,翻来覆去,天都快亮了。天一亮,,他又赶紧爬起来,帮着孙氏干农活,干起活来,这些烦心事就都抛之脑后了,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些思绪就像幽灵出没一般,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这一日,姚叙堂和往常一样,相跟着孙氏在地里锄苞米,夏天原本就闷热,再加上苞米也挡风,便更加热了,母子二人脸被热的黑里透着红。眼瞅着太阳快要落山了,孙氏喊道:“小松,今天就先弄这些吧,待会天都黑了,先家去吧。”

“哎,好勒,娘,我这一陇还剩点,你先坐着歇会,我弄完咱就走。”姚叙堂说。

孙氏走到小松旁边的田埂上坐下来,脱下鞋来,抖一抖鞋里面的土,又穿上。锄了一下午草,孙氏累的浑身无力,瘫坐在地边,看着姚叙堂卖力的干着,心里也难免有些心疼这个孩子。姚世家走得早,姚叙堂是这个家里唯一的男丁,是这个男娃子给孙氏撑起了半边天。这个孩子原本是能顺理成章的去上学的,可是家里实在是拿不出来那笔学费,孙氏心里也会纠结,要是姚叙堂真的不能免费去上学,难道他真的要在地里过活一辈子吗?

一想到这里,孙氏就觉得不甘心,姚叙堂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又好,老师和校长每每夸赞,不行,必须得让他去上学,上学总归来说,比在地里扒黄土强,当个老师,或者能当个官,能拿点工资,吃上公粮,日子就轻松多了。可这学费上哪儿去筹呢?她把所有亲戚想了一遍,思来想去,就只有丫头公婆家可能能拿的出这笔钱,可是这让她怎么好意思开口?丫头毕竟刚嫁过去几个月,让她跟公婆开口,借钱给弟弟上学,怎么也开不了这个口。

但孙氏又实在想不到别的路子,于是她便决定,要是姚叙堂拿不到免费的名额,她就自己上门去问丫头公婆借这笔钱,她寻思着,自己豁出去这张脸,不能让自己闺女去为难,去开这个口。

“娘,好了,走吧。”姚叙堂喊道。

姚叙堂的喊声把孙氏的思绪拉回来,孙氏扶着腿站起来,姚叙堂拉了她一把,说:“娘,明天还剩这么几垄了,我自己来就行了。”

孙氏看了一眼地里说:“我和你一块,俩人干还快,要不这个天儿太热了。”

姚叙堂说:“没事,娘,你在家干点小活,这些我自己很快就弄完了。”

孙氏说:“慢慢干,活是干不完的。小松,你们校长怎么还没消息?”

姚叙堂这几天也正着急呢,说:“娘,我上次去问,赵老师说差不多一个星期才能有信,这都十多天了,我明天去学校看看赵老师在不在,去问问他。”

孙氏说:“也好。”

趁着夕阳,母子二人扛着锄头往家走,红彤彤的晚霞映的母子俩的脸更红了,夕阳也把二人的影子拉的细长。远远望去,母子二人的背影与傍晚的美景似乎融成了一幅图画,可能连落日都眷恋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吧。

快到家时,天已经蒙蒙黑了,忽然间,姚叙堂说:“娘,你看,咱家门口是不是有个人?”

孙氏挤了挤眼,使劲看了看,家门口影影绰绰的确实像是有个人影,是谁呢?孙氏心里琢磨着。好在是夏日傍晚,村里人都刚干完活从地里往家走,人来人往的倒是也不怕是什么歹人。二人走近了,定睛一看,是赵老师!

是他们这几天心心念念的人啊!

“赵老师!”姚叙堂快步走过去喊道,孙氏也紧忙挪着她的小脚加快了步子追上去。

赵志军听到声音,看过来,也往这边迎了上来。

“婶子,叙堂,你俩可回来了,叙堂考上了!第三名!”赵志军心里知道这对母子有多期盼这个消息,于是还没走近就赶紧喊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