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首A练习生(1 / 2)
追加表演的选曲,徐熠恒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反复斟酌。
他是典型的男中音,音域范围并不广,C4已基本是真声的极限了。他唱歌的天赋,基本都点在音色上,天生的低沉清亮,相当抓耳。在偶像团体中,徐熠恒在vocal这块对自己的定位便是领唱。
结合先天能力,选曲的方向便很明确了:高音较低甚至是没有;伴奏偏向舒缓,不能过于激烈掩盖了人声;尽可能的没有转音与变调。
一言以蔽之,对唱功基本没任何要求且能凸显音色的曲目。
还有一点需要考虑。
徐熠恒自认目前并没有将《追梦》表演得尽善尽美的能力。虽说舞蹈动作的熟悉程度已刻入骨血,但在高强度的舞蹈下,演唱方面多多少少会有点偏差。
而由于《追梦》是耳熟能详的国民曲目,和原唱相比,若有少许偏差,则非常容易被凸显出来。
作为补充展现vocal实力的曲目,最保险的选择,就是尽可能的小众。小众到,即便部分唱词稍有差池,也能误导大部分观众觉得原唱本该如此。毕竟,绝大部分人是不会有兴趣,去专程收听原唱并对比的。
唱商不够,感情来凑。对此他的解决方案便是选择一首契合他心路历程的曲目,无需去过多思考每一句、每一段的表现效果,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倾泻而出,从而打动导师和观众。
另一方面,徐熠恒也想借此达成一个心愿。
《追梦》是展现实力的保险底牌,也是他舞蹈生涯的开始,展现梦想的开端。
而有一个想法虽然很悲观,但徐熠恒并不想逃避。
作为素人练习生,最大概率的选秀经历便是泯然于众人,无人问津中一轮游淘汰出赛。
若有幸表演追加歌曲,他想向自己做一次正式的告别。十年学舞,六年练习生,期间经历太多人情冷暖,青春即将逝去,《逐星之旅》是其偶像生涯的最后一搏。
也是他为自己奋力争取到的,最好的告别舞台。
抱着这样的想法,徐熠恒在离别曲库中搜寻理想的乐章,有一首歌,便在此时如命中注定般出现了。
《再见》是一首小众流行乐,没有抓耳的旋律,没有炫酷的变奏,然而徐熠恒第一次听,就被其歌词深深吸引,当即选定。
前奏缓缓响起,徐熠恒回忆着初次聆听时的触动,回忆着十年间步履维艰的经历,彻底抛开功利及得失的杂念,沉浸其中。
“时光在不经意间蹉跎~”
“曾经一无所知的少年~”
“已成庸庸碌碌的大人~”
开始练舞的时候,徐熠恒很喜欢畅想舞台上光鲜亮丽的自己,连安可词都构思过无数版本。
随着年岁的增长,才开始惊觉自己也仅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那些美好的未来皆是妄念。
“那些随意错过的机遇~”
“早已不可高攀~”
要说十年中一个机遇都没有,那肯定是骗人的。但曾经初出茅庐的徐熠恒自视甚高,看不上那种前途未卜的小契机,一路挑挑拣拣,最后惊觉时光蹉跎,一事无成。
“那些拼搏奋斗的汗水~”
“早已不值一提~”
十年练舞,说得好听叫坚持,说得难听,不就是一事无成的废物,天生就不是吃这碗饭的料。
……
“终于来到离别时刻~”
“惊觉只剩再见二字~”
“再见~”
再见,我的青春。
再见,我的梦想。
很高兴能在此唱响,我曾经来过的印迹。
徐熠恒迅速将情绪抽离,有意地对着镜头,摆出一副怅然若失的神态,似是沉迷于青年的一路经历中难以自拔。
青年的经历固然和自己稍有重合,但徐熠恒并不是一个多感性的人,更何况又听又练那么多次,怎么可能会在决定人生的舞台上为其深深感怀呢?
当初选定《再见》,一方面是因为好唱,另一方面,当然是冲着这比较类似的煽情经历,再向导师和观众们,强化一下个人故事,巩固追梦人设,外加卖波惨罢了。
在导师们内部商定最终评级时,徐熠恒暗自祈祷,务必得到A。
对于有能力的人,十年挫折是励志追梦,若是没能力,那可就是蹉跎时光的废物了。
匆匆沟通后,导师们公布了最终结果。
“我宣布,徐熠恒的初评级,为A。”
徐熠恒内心无法抑制地涌现出一阵狂喜,但为了确保不在镜头前表现出范进中举的丑态,他呈现出千锤百炼的标准微笑,眼睛不眨从而微红,努力作出微微激动的神态。
“非常感谢导师们对我的认可。
我也深感自己各方面的不足,
接下来,我会奋发努力!
争取不辜负所有人对我的期待,谢谢!”
鞠了一个超过九十度的躬后,徐熠恒遵循指示下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