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写作素材专辑(一)基础篇(2 / 10)

加入书签

ecialSituation/Operations,OPS),在

本系列的特战讲座中,我们将作一个较全面性的历史、发展、装备、战术与战

斗技巧的介绍,不特别针对特定单位作介绍,但若该单位有特别值得一提之处

,则文中会另外注明;另,为预防有心人士将文中所介绍之资料用作非法用途

,文中对徒手格杀技、爆破/诡雷与陷阱之介绍将大幅简化,而对於我国目

前军警采用的战术与装备上,本文将就己公开者做更深一层的介绍与分析。最

後,本文引用的资料除部份源自己於媒体公开发表之论述者外,亦参考国外专

门训练课程之内容、已解密之国防情报与美军特战部队的任务归询报告、笔者

个人所接受之训练、美/欧各国之OPS所采行的战术与技巧经筛选後,并溶

入东南亚国情与多次武装冲突之情况分析与评估,其中漏失之处多所难免,尚

望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发展

如前所言,战争的形态随着科技与武器的进步而有所转变,本系列讲座所介绍者

乃指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以後,配合现代武器与装备所发展之特

种战术,而由於战争形态、武器、装备、观念与现实环境下等种种因素考量,

在1937以前所谓之特种作战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关於现代战争形态下之特种作战倒底源自何起,众说纷云,美国方面认为水下爆

破大队(UDT)算得上是特战的始姐,但英国人认为他们的特种空勤队(SAS)

与特种小艇队(SBS)才够资格算是鼻祖,法国人则坚持德国占领期间,法国

地下游击队的表现对特种作战而言才够资格自称为滥殇,俄国人则说哈萨克骑

兵队的表现更是当之无愧,更有历史学者认为,德国U艇的成员才算得上是

、日本的神风特攻队更是将特战精神发到极致......各家说法莫衷一是,笔

者个人则认为德国的伞兵部队完全符合OPS的叁种要求:高度训练、处理特

殊情况的独立、常态组织结构,可以视之为早期特战部队的代表。而在1939

年9月17号入侵波兰行动中,受过高度训练的德国伞兵第七师,从天而降

、配合着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与四号战车的陆空立体攻击,德国伞兵依事

先分配的任务区,带着各种特别的装备,建立空桥堡、占领交通枢纽与指挥管

制中心,有效且快速的中断、瓦解波兰部队的反抗,成功的完成了人类军事史

上不可思议的成就,其中成功之处在於德国参谋本部周密事前规划,与伞兵部

队扎实的训练,以及针对此次作战所设计的各式特种装备——例如改良自第一

次大战期间用於在铁丝蛇笼中炸出一条通道的炸药条而成的爆破包、可折叠组

合的梯子、可空投的机动车辆与支援火力等等特种装备——最重要的是在行动

开始前,德国人己经就这次入侵波兰行动中伞兵部队所须占领的目标建??物、

地形、可能遭遇情形等种种情况进行了完整的沙盘推演与实兵演练,并完全就

实际作战中可能的突发情况作种种剧本外的演出,也因此,在实际的行动中,

德国伞兵的伤亡率低得难以置信。但就笔者个人以为,指挥权下放、移转与成员

接替专长训练的观念才确实的阐扬了特种作战的要义:独立、机动、可变性高

、人员精简且具备多项专长、能以最少人力与代价获致最大成就。

可惜的是,由於轴心国的战败,德国被切为东西德,德国参谋本部与部队不复存

在,相关的所有战术、装备、观念亦随之停顿,而大战後各国疯狂的复员与大

众普遍反战的心态,维持一支昂贵的特战部队似乎不怎麽划算,特种作战的发

展也停滞了一段时间,但冷战时期的到来,在共产主义的扩张与自由世界的围

堵政策相冲突情况下,全球各地纷争不断,战事连连,但战後的复员与发展经

济的导向,一时之间要足够的部队、人员、装备来应付这些冲突实有捉襟见肘

之窘境,而编制小、机动性高、人员运作灵活与高战力的特战单位成了最佳的

选择,各国开始有系统的发展各自的特战部队,这些单位也许是延续大战期间

所累积的经验而加扩展的原有单位——美军的UDT、AIRBORN、MARINS;英军

的SAS、SBS、沙漠之鼠、库尔喀部队;法国殖民地部队(外籍兵团的前身)

等等——,也有因应新的情势而成立的新单位、以及各种半常态的临时性编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