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写作素材专辑】(九)小组地形战术(5 / 6)

加入书签

度的

误差与耐用度上都得小心的注意与维护,以美军为例,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结束後

的统计数字中,一项消耗量甚大的装备竟然是保险套,因为那是套住枪口防范风沙侵

蚀枪管的最好装备,特别是轻便好用,随时可大量携行以备长时间备用的特性更受

人喜爱,当然,那也是防水的最好材料,但使在枪口上绑了保险套,擦枪的动作仍不

可少,而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高温的问题,若直接将枪枝曝晒於烈日下,除了高温可

能会造成炽发、枪枝变形、精度受损外,更贴身的问题是,枪技可能会烫得无法把持

使用,更别提贴腮射击了,而枪管、枪身等金属部位更可能造成烫伤,因应这些问题

最见的应变方式是,在装备与身体接触的部份加垫一层隔热层,例如手套与防沙布罩等

,而也有人是以加贴隔热层的方式来处理,例如高摩擦系数的止滑贴布、美军军规

的高附着力贴布与矽化处理过的隔热贴纸等装备,而消极的作法则是这些装备与人

员一起放置於阴凉处,这则是更常见的作法。

在沙漠进行派遣时,人员的挑选与训练是不能省的,作战任务区的情报收集与行前

规划,也都是相当要的,而整个沙漠任务其实便是体力与耐力的持续赛,谁能撑到

最後,谁就是胜方,而滩岸地区的战术选择与沙漠地区相当地类似,只是得多注意

到雷区、障碍、陷阱以及敌人的火网,而速度与时间的掌握则是与沙漠地区作战的最

大不同,因为滩岸地区对於潮汐有着不可分的关联,高潮线通常也就是攻击发起线

,而有效利用涨潮时分进行部署的时机掌握,往往会影响整个任务的成败,这是与

沙漠作战最大的不同。

由於地区性的不同,滩岸地形的战术选择也较沙漠地形多了一些,但仍然是以简单

好用的基本战术作随机应变为较佳的选择,所以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水平横队、扇形

队形外,单箭、双箭与双纵队的队形都可应用於滩岸的战术需求,但当然啦,随着

战场情况的改变配合不同战术应用的原则依然不变,而比较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

滩岸作战通是在晚上或是抢摊前的探勘,因为正规的两栖作战应用正规军来执行,

而不应由特战部队来执行,所以滩岸作战通常都是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进行,而这

通常也就代表了人员的折损与任务的挫折及其困难度,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一点,

但这才是真正的特战任务,不是吗?

滩岸作战的特色就是多水,与沙漠作战刚好相反,但对装备的防护与保养要求则相同

,甚有过之,因为海水对金属所能造成的侵蚀与伤害可比风沙强得多,但现代的枪

枝已进步到可出水的同时直接进行射击,而不需其他防护措施,但相对的,耗损也相

对提高,而潜水装或湿透了的战斗服於行进所发出的声响也可能暴露了小组的行踪

,不得不防,另外,所有夜战与密林作战的应注意事项同样适用於滩岸作战中,而不

确定则是整个任务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由於牵扯甚多,笔者将於日後另以个案

的方式说明,并以沙盘推演的模式分析各种战术与应变的得失。

沼泽、流沙地形

沼泽与流沙的形成主因是水,有了水生命就会出现,植物也会出现,因此沼泽与流

沙地形通常也就是树林或草原、丛林的地形,战术情况要求与战场应变原则不变,

只是得留意脚下的那块地是否有隐藏的危险,而沼泽地则需另外注意沼气,而森林地

带的虫害如水蛭、蚂蝗与蚊孑等亦不可轻视之,而若有人不小心误入流沙,其馀人

应以长条坚固的物体横於流沙池两端,再行救援工作,切不可以绳索或树枝由岸边

施以援救,因那己证实是不实用的方法,而误入流沙的人员则与溺水相同,放松全身

以平躺的方式浮於流沙表面,因流沙的比重较水大得多,因此浮於其上并不会太难

,但由也由於比重重的问题,吸着力相当的高,这也是为何身陷流沙人员较难自力脱

困的原因。

另外,身处流沙中的人员切忌慌乱的移动身体,试图以游泳的方式脱困,那可能反而会

导致加速沉於流沙底,因为流沙是水由下往上顶,愈往下,水愈多,比重愈小,而

上层的比重重的沙层则会将人整个埋没,连一丝痕迹都不留,你一挣扎,身旁的沙就

会被推开,而下方的水就会涌上来,两旁的沙则会补过来,以其本身的质量压住向下

移动的肢体,就像被困绑一般,然後就bye-bye了,这是流沙的情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