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峰回路转(1 / 2)
肖明和戴琪尽量在汉市拖延时间,晚签一天协议可就是十多万呢,成林也在加紧联系建筑工地。可是汉市已经扫平了所有的谈判障碍,谈判还是进展到草签的时候了。
“阿卫,没法再拖了,所有的条件他们都答应了”。
事情既然如此,董卫光棍脾气上来,也就不管那每个月近四百万的亏空了,跟陈太请好假后,带着马力、江民他们就飞往汉市。
这是一个大好的出名机会,可董卫他们还不到出名的时候啊。他们守着十几亿资产,却没有任何政治资源,一旦让人知道其虚弱,那还不是闹市里抱着‘金娃娃’的小孩?
幸好马力早有准备,在莞城注册了三家新公司,又通过成林的关系,收买了三个施工队,加上‘广厦’一共是七家。一万三千工人分给七家建筑公司,就没那么刺眼了。
七家粤省民营企业兼并汉市七家经营不善的国营企业,这是一个不小的噱头,吸引了几家省内外媒体。
双方签署协议时,记者朋友们失望了,来的莞城企业代表根本不象是大老板,反而一个个象泥腿子,只有‘广厦’公司的老总有点派头。
“‘广厦’公司前身是赣省平乡市第一、第二建筑公司,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行了资产重组。目前我们公司总资产达到1。2亿,主要业务是建筑施工……”。
马力把公司发展的功劳让给了老家领导,而江民他们则照着马力塞过来的稿子照本宣科。
“我们‘华美’公司成立于去年四月七日,隶属于厚街‘华居’家俱厂,注册资本四千万,目前员工1800人……”。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公司能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快速发展,一方面是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一方面是我们公司严格的成本控制。打个比方吧,我们公司副总经理一年的办公经费,只有三万块钱,多出来了归他自己,超支了也由他自己负责”。
……
在马力的巧舌如簧下,‘广厦’公司成了一个小有成绩的建筑承包公司,江民他们成了莞城民营企业的下属建筑公司。七家公司联手兼并七家中小型国营建筑公司,几家媒体的记者们听了十几分钟也就失去了兴趣,这哪有什么新闻价值啊!幸好散会时有礼物拿,否则还真是白跑一趟。
董卫和马力他们的一通忽悠,新闻记者们不识货,可况书记、司马市长他们可太清楚了。不说别的,验资时‘广厦’公司账户上,那十亿现金可是真金白银。能有十亿现金的公司,总资产只有1。2亿,谁信啊?
不过既然人家想低调,他们也不准备去捅破,节外生枝。反正只要他们有实力,能把工人们安排妥当就够了。
送走记者们后,况书记拉着董卫低声调侃。
“董老板,你也没必要这么低调吧?”
“况书记,‘防火、防盗、防记者’啊!”
“哈哈……”
书记和市长让董卫的话逗乐了,记者确实是最没节操的一伙人,能把你吹上天,也能把你写成屎。前几年‘巨人’集团没他们煽风点火,估计也不至于搞到破产清盘。
董卫他们在市委招待所,搞了个小型的答谢晚宴。宴会完后,董卫找到两位主要领导诉苦。
“两位领导,如今我们公司让你们折腾够苦了,我们那边现在只能安排八千工人,还有五千工人没着落呢”。
两位领导这几天也了解了下情况,知道一次性要安排上万工人就业,确实有点为难人家。人家既然谈判时有理有节,并不象‘和黄’公司样咄咄逼人,自己这一方也不好对别人的困难视而不见。
礼尚往来是国内的传统文化,并不是经济大潮一来,就能冲刷得一干二净的。
两位领导也早有准备,司马市长低声道:“董老板,我们市里今年争取到,国家‘河防工程’一亿六千万的项目资金。我们暂时帮你们消化两千工人,其余的三千,我们就无能为力了”。
董卫立即拱手道谢:“谢谢二位领导,只要给我们三四个月的时间,缓冲一下,我们就能全部安排妥当了”。
“董老板客气了,你们也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国营企业不改制是不行的了。可如今的那些企业领导,工人们又信不过,我们政府也难啊”。
况书记这一番话,让董卫高看了两人一眼,这两位是明白人,国企如果不是垄断行业,确实已经走到了尽头。与其长痛不如趁着还有些价值时,让给私人经营,反正即使在政府手里,也只是少部分人的牟利工具。
政府嘛,做好宏观经济管理,收收税就行,微观经济就别插手了。
……
告别了两位领导,董卫一个人来到黄鹤楼旁边的一家宾馆,小汪在客房里等他。
事情如董卫预料的那样,棚户区的拆迁工作卡住了,李经理他们正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况书记他们虽然是权高位重,可还真不想拿几个权贵子弟开刀,因为其中利益牵扯太大了,领导班子里也有人牵涉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