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3 / 3)

加入书签

炮为:丹(麦)国所出轻机快炮(轻机枪。mad色nmachinegun),创造于1904年,八米里口径。二千密达率速,每(秒)钟能放12响,而携带尤极灵便,近日外洋各国改练此种炮队者极多。粤省制造厂前经饬匠仿造。竟能用手工制就。与外洋无异。现已电询德国克虏伯炮厂,日造十尊之机器,约需银30万两。此案未经批准,该厂由此继续以手工生产八米里(8x58mm日mmeddanishkrag)机关枪,每月生产2-3挺。9月间无烟药厂开工试造。

这个轻机快炮,也就是如今国防军大规模使用的丹麦麦德森轻机枪。

1913年1月陆军部制定仿造中国向德国合约采购之毛瑟1904年式步枪,为元年式步枪,口径改为7.9厘米。交川粤各厂仿造。对口径制式化的制定,陆军部在6.8和7.9之间反复了数次。3月陆军部各省兵工厂生产统计。广东兵工厂日出68步枪20枝,月出机关枪20枝,68子弹日出35,000粒,其无烟药系外购,自己生产的仍不能使用。是年广东都督龙济光电大总统任命刘承恩中将为广东兵工厂督办。

这个68步枪,也就是目前国防军的制式装备,也就是6.8mm口径步枪,也就是毛色1904式步枪。

眼下国防军几乎全部使用这种步枪,只有民兵等组织,因为枪械的缺少,所以暂时使用原来的快利枪、汉阳造、奥匈帝国的曼利夏、日本的金钩枪,还有从山东战场上缴获的日本步枪,装备成分很杂,而且威力也很难说…

————————————————————

五月份的广东是很热的,严绍这次来的目的就只有一个…

“扩建工程,现在怎么样了?”

看了眼厂内的情况,严绍轻声对站在一旁的石林问道。

听到严绍的询问,如今的广东兵工厂厂长石林连忙回答道。“目前扩建工程十分顺利,一期和二期工程已经结束,现在正在进行三期工程,也就是最后一期。”

说到这里,石林稍稍停顿了一下,站在严绍周围的那些将校军官们也都侧耳倾听。

如今的国防军军官,已经完全换装了纯黑色的11式军服。几十号穿着纯黑色日常服的军官站在严绍的身后,显得非常有气势。

“目前兵工厂的6.8mm步枪日产量已经达到了五百杆,轻机枪日产月产一千挺,重机枪月产…”站在严绍的身边,石林轻声汇报着目前兵工厂的情况。

前面的数据也都看过了,原来的广东兵工厂一天下来也只能生产6.8mm步枪20杆,至于目前国防军正在大量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更是只有月产20挺的可怜数字…

这么点数量,显然是不够国防军使用的,这也是严绍会对广东兵工厂扩建的缘故。其实扩建的又何止是广东兵工厂,跟着一起扩建的还有其他的兵工厂,包括四川兵工厂、汉阳兵工厂还有山东的德县兵工厂等。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能够满足国防军的需求。

眼下国防军虽然只有七十多万,但是等到将来扩军的时候,如果没有能短时间内武装百万大军的能力。那么在战争当中,等待严绍的恐怕只有失败而已。这一点只要想想二战当中,俄国人在战争爆发之后短时间内武装了多少兵力,还有珍珠港之后,马力全开的美国人又武装了多少兵力就可以想象。

中国的人口很多,几乎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口大国。可是在抗战当中,中国却一直都不如其他国家,为什么?不是因为士兵和军官们不奋勇,没错,贪生怕死的的确很多,但是勇敢的,舍生忘死的同样不少,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训练和装备的问题。

尤其是装备,正因为装备比不上人家,所以当时的抗战官兵才必须用血肉迎接日军的机枪和大炮…

如果当时的中**队有着和日本人同一水平的装备,那么整场战争无疑将会容易许多。

想想许多场战争,几乎都是因为装备的关系,使得装备处于弱势的一方不得不陷入困境。当然,也有装备弱,但是凭真战术过硬得到胜利的。

但是那样的话,要求太高了。而且即便是战术过硬,面对敌人的优势装备,伤亡,依旧不会少了…

而严绍的目的,就是在展现人力优势的同时,又能保证国防军官兵的性命问题…

不然的话,对于那个被称作是炮灰的丙种师,严绍又怎么可能装备那么多的迫击炮?(未完待续。。)

ω?ω*ω.|d!μ*0*0.(\(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