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风云际会(1 / 2)

加入书签

苏州城西,桃花庵。

唐寅简陋的庐舍里突然热闹了起来,以唐寅、祝枝山、文徽明、徐祯卿为首的江南儒生汇聚一堂。正堂中挂着的那副唐寅亲笔书写的《桃花庵歌》异常的醒目。

文徽明站在《桃花庵歌》前面凝视好久赞道:“伯虎兄,好诗好诗。我每每拿出《青山》看到都唏嘘哀叹何时才能达到伯虎兄的境界,今日看到伯虎兄书法中的意境不得不感慨,只怕是此生都没有机会超越伯虎兄,哈哈。”

祝枝山手里摇着折扇,附和道:“伯虎兄隐居在这桃花庵中,每日饮酒诗情不降反增,隐隐有诗仙太白之气啊。”

唐寅被两人称赞的有些不好意思,拱手道:“唐某惭愧,这首《桃花庵歌》最多只能算一般是唐某所做。”

“伯虎兄此话怎讲?”文徽明代表屋内的一众大儒问道,此刻屋内的人都将注意力放到了唐寅这里。

唐寅道:“这首诗是一位小友兴起所做,唐某被其感染,续了几句组合成了诸位所见到的《桃花庵歌》。就连这首诗的名字,都是我与那位小友心有灵犀异口同声所提。说句实话,唐某虚度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生逢知己的感觉。”

此言一出,诸座皆惊。能被唐伯虎引为知己,那才情不必多言,定然是惊才艳艳之辈。

在座的众人一向皆知唐寅为人孤高,在圈子里都鲜有好友,更别说知己,故而唐寅刚才的一番话让众人都感到惊讶。

文徽明问道:“伯虎兄,不知你口中的小友是何人?我们认不认识?”

唐寅微微一笑:“征明兄自然认识,其他的诸位想必这些日子或多或少也都听说过。”唐寅故意卖了个关子,说道一半停住。

“哦,不知是谁?”文徽明追问。

唐寅这才沉吟道:“征明兄还记得你当日举办踏青诗会的时候遇到的狂生沈青吧,这首诗便是他醉酒时所做。唐某兴之所至,续上了两句,说来其实这首诗应当算是沈青小友的作品。”

“原来是他!”文徽明恍然大悟道:“我说是谁有这样的才情,既然是狂生沈青那就不为过,老夫亲眼所见此子一口气连诵十八首诗词。他还创办了《青山》,诸位想必都记得苏州纸贵那几日,端地是火爆的很,老夫都亲自买了两册在家里收藏。”

“哦,是狂生沈青,我也知道他,一步成诗、七步成词,厉害厉害。”

“我们江南士子的希望啊,想来他日金榜题名乃顺理成章之事。”

“这沈青还是赵副院长的高徒呢,只是听说最近被锦衣卫抓走了,赵副院长能否告知我们详情。”

赵子卿坐在一边,没有还没开口,不想话题就引到沈青身上,他沉痛道:“是的,宋老弟所言不虚,我书院里的学生沈青确实被锦衣卫抓走了。锦衣卫罗织的罪名是谋反,沈青不过是写了几首诗词,抒发一下青年的雄心壮志,何罪之有!”

“对,沈青的诗词我读过,都是上佳之作,若是那也算的上反诗,那我们这群迂腐寒酸的文人以后就不用吟诗作画,都改去种田耕地好了。”

不少人都随声附和,表达对锦衣卫做法的强烈不满。唐寅看时机差不多,开口道:“据我所知,今日我们苏州府上百书生去卫所讨要公道,结果被锦衣卫全数收押。现在是我们这群老骨头站出来的时候了,我们不能让这群未来的栋梁被诬陷、欺压。”

“对,我们要站出来!”

“好,伯虎兄我们一起去看看,锦衣卫是不是想要与天下间的读书人作对!”

赵子卿与唐伯虎四目相对,暗暗点头……

……

金陵府,刚刚调任京城的赵文全坐在客座上,他的旁边是战战兢兢的金陵府尹苏正。

看到小心翼翼,说话都不敢大声的苏正,赵文全在心里暗笑。数日前若是换做是他面对今日的阵仗也不免要小心谨慎,可今时今日的他已经大不相同。

如今他赵文全在吏部任职,管的是官员的升迁,可谓是手握重权。而他的靠山更是当朝红人,刘瑾刘公公。

想到靠山,赵文全不自觉的往上首看了看,坐在主位的是一位老者,穿一身锦秀紫冠袍,鄂下无须面皮白净,双鬓微微泛白。此人正是当朝红人刘瑾,这次带着赵文全去苏州,顺道路过金陵。

苏正摆摆手招呼下人上茶,同时谄媚道:“刘公公,府里的茶水简陋了点,让您见笑了,我这就让人去购置点新鲜的雨前龙井,给刘公公捎带回去。”

“不必了。”刘瑾抿了一口茶水,眯着眼睛道:“苏大人一向简朴,洒家素有耳闻,今日我们路过苏大人的地方,不过是顺道来看看,苏大人不必费心招待,我们坐坐就走。”

苏正刚正统进士出身,跟赵文全一届,两人早年的时候便是旧相识,关系自然要亲近很多。他见刘瑾似乎对自己的接待不满意,赶紧朝赵文全大使眼色。

赵文全会意,笑道:“刘公公,下官以前在苏州任上时就常来苏大人这里打秋风,苏大人一向只给下官提供四菜一汤,着实寒碜。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